二十大回声丨陈留根 李艺蕾: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向全党发出的一个伟大号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明确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定历史自信,发扬历史主动”。历史主动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中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此后,救亡图存运动在中国风起云涌,但都归于失败。失败的原因在于由于阶级的局限导致探索的先行者不能正确判定当时中国的历史阶段与发展趋势。但黑暗中苦苦摸索的中国人民没有气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精神上由被动转入主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分析中国国情、洞察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经过新民主主义进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判断,为中国走上独立自主的现代化道路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顶住国内外一切压力,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并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围绕“强国梦”“复兴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作出全方位部署,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既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中心任务,又突出强调了实现中心任务的手段和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首先,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特征决定的。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转型,也是社会结构、社会形态、社会生活、社会制度、社会文明的全面变革,代表着人类走向文明的理性化进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中国式现代化更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独特特征,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着更加巨大的挑战,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必须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保持固有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其次,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国内国际局势决定的。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加剧。雪上加霜的是世纪疫情影响叠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可能和挑战。最后,这是由中国式现代化独特的历史使命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承担着独特的历史使命。一方面,从理论上说,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现代化理论的话语体系创新,突破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超越了以西方现代化为模板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这会招致西方媒体、政客的抹黑、“围剿”,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发扬中国式现代化在国际社会的话语传播力和影响力,占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实践上讲,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中国国情,观照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既是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绝佳证明,又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魅力。
拓展新征程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途径。在新的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必须发扬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以历史主动精神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首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这就要求,一是我们在新征程上要坚定理论自信,坚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理论自信是实践主动的基础,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更好地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二是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不断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向何处去”等理论与现实问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其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根”,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源”。历史主动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既尊重社会客观规律又强调发挥人的主动精神的思想资源。如荀子既以“天行有常”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又以“制天命而用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战国策》以“夫圣人者,不能生时,时至而弗失也”,主张圣人虽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又能不失时机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扬主动精神的思想更是俯拾皆是,如“顺天应人”“敬德保民”“匹夫有责”“敢为人先”“勇毅前行”“自强不息”等,这是中华民族坚持历史主动,几千年来一直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因。对此,我们要深度挖掘,守正创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化。最后,提升担当精神与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历史主动精神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历史担当和责任使命。作为使命型政党,拥有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在实践,要在实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明确强调,“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提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发展中,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和担当,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天地。
(作者简介:陈留根,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李艺蕾,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