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庆林: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05 15:41

  所谓老龄价值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及文化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老年人社会价值及其人生价值的总和。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中的角色功能及其地位作用,是老龄价值的集中体现。在当前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社会结构转型步履加快、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科学认知、正确估量老龄价值,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客观要求。

  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过程中的老龄价值

  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事实,而不是所谓的社会问题。社会事实是超越个人及其行为的社会总体现象,其实质反映的是人类社会运行和发展过程的普遍规律,需要人们积极适应和自觉遵循。社会问题则属于妨碍大多数人正常生活的病态或失调现象,出现于社会运行和发展受阻时,其实质折射的是社会结构本身的缺陷,或社会结构由社会变迁所引发的内部功能障碍。然而,在理性认知层面,部分公众深受传统思维定势的社会舆论场影响,对于老年价值的理解至今依然失之偏颇。譬如,在传统老龄化社会概念中,将老年人单纯视为仅仅是需要赡养、照料、心理慰藉、权益维护的相对弱势群体,却忽略其内在生命潜质及创造性活力,等等,这难免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实践造成一些消极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正确把握人口老龄化的内在规定性,高度肯定、尊重和弘扬老龄价值,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这正是国际社会适时跟进时代发展潮流所提出来的人类文明发展新理念。在积极老龄化社会的概念中,不再将“老来享清福”当作一个人晚年生活的最高追求,而是将“传播文明、终身学习、健身健心、惠及社会”当成老年人晚年生活的理想目标。在这里,老年人依然是在其力所能及条件下经济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以及人类文化的不懈创造者,从而充分体现出人作为万物之灵的生机和活力。

  从个体社会化过程看,正是在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的互动互构过程中,老年价值才得以彰显。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人对不断变动着的外界环境条件适应性学习的社会成长及成熟过程。人到老年,伴随职业生活的终结、家庭角色的位移、生理心理的变化等,面临着重新适应家庭与社会生活的问题。老年人正是为适应社会角色转换、文化知识观念更新、家庭与社会的结构功能变化等新情况,在重新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社会交往互动去建构社会支持网络,继续发掘自身的价值潜能,展示个人为适应社会客观环境条件变化的主观能动性。所谓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正是在以上这种双向互动互构的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从而减弱城乡、阶层、家庭、性别等结构性因素对老年价值实现的制约性。

  从社会公平视角看,能否为老年人实现自身价值提供必要的社会资源和机会,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正义程度及文明进步水平的重要标准。老年人群体是全体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人生意义及其生命价值的实现,同样需要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平等占有社会资源、公平获得社会机会及共享发展成果。再从社会资本、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等视角看,退休后绝大部分老年人在其角色转换及适应中,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原有社会资本流失较快、以往社会参与减少较多、重新融入社会障碍较大的个人生活境遇。面对显性或隐性老年就业歧视依然存在、老年个人权益受侵现象时有发生、老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匮乏等严峻生活现实,有待于通过社会外在、客观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文化创新及舆论引导,以及通过个体内在、主观的观念更新及不懈努力去积极应对。当然,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在积极主动且卓有成效地应对这类挑战和困难时,老年人群体才能在继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中,通过重塑社会资本、扩大社会参与,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和顺应时代发展,促使自身价值得到高度尊重及充分体现。当然,尊重、引导和鼓励老年人全面、深入发掘和大力彰显自身价值,国家、政府以及包括家庭、社区、社会组织等全社会力量的持续支持必不可少。这是因为特殊老年人群体的自身发展与其合法权益的维护密切关联,而在社会快速转型发展时期要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则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外在客观力量的有效保障。诚如著名学者邬沧萍先生所言:“老年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在内的整个社会环境条件,而在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中恰恰介入了‘健康、参与、保障’之类的社会环境因素。”

  从文化社会学视角看,老龄价值具有丰富多样性、历史沿袭性、现实观照性、创新发展性、终极关怀性等思想属性。老龄价值的丰富多样性,反映了人自身发展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丰富多样性。历经人生全过程而渐次形成的老年价值,凝聚了人们从青少年、中年到老年时期的各种经验、技能、德性、心智、情感等,弥足珍贵。老龄价值的历史沿袭性,承载人类文化传递的基因,不能隔断历史来看待老年价值体现,不能因传统老年价值观具有历史局限性而予以全盘否定,相反,要高度尊重和科学评估以往时代所形成的老年价值观。老年价值的现实观照性,彰显人到老年期的理智与情感的深度成熟、道德与审美的有机融合,以及体能与智慧、激情与韧性的平衡协调,是对中、青年人进行挫折教育及励志教育的最好教科书。老年价值的创新发展性,无疑是既顺乎时代潮流,又充满蓬勃朝气及前瞻性科学预判的社会宝贵财富。那些矢志追求老有所为的老年人,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人之潜能的宽广无限,而且诠释了不拘传统且超越现实、“为霞尚满天”的超强人格魅力。老年价值的终极关怀性,更是引导人们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将人生的归宿演绎得更有尊严和从容,更为平静和安宁,而这种境界堪称对人之生命旅途的最高褒奖。

  老龄价值的实现路径

  老龄价值的实现有待于全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和鼎力帮助。首先,要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在不断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领有关老龄价值理念认知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建构褒扬老龄价值意义的思想理论话语,精心培育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文化氛围,并且将其适时融入相关政策法规的制订和实施之中。尤其是政府应引导媒体客观公正、合理合情地报导涉老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事件,以启迪、感召公众自觉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和价值追求的良知,并且鞭策和规约人们依法循理地善待老年人的个人价值诉求。此外,以政府力量为主导,督促有关方面制订和实施有助于“工作——家庭平衡”的社会就业政策,以及广泛开展灵便救急型喘息服务,以便减轻退休老人替儿辈照料孙辈或亲自照料高龄老人的繁重负担,增加其参与社会交往及闲暇活动的自由支配时间。其次,发挥家庭支持效能。在巩固家庭养老及扩大社区居家养老政策支持基础上,可引导家人及左邻右舍,尊重老年人在家风家教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尊重老年人在参与社会发展、个人生活选择方面的自由选择。再次,形成社区支持合力。由社区协调组织各方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及途径,借助各类活动载体,促使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之类价值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并且引导、激励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具体实践,悉心助推他们老年价值的圆满实现。最后,营造融自然教育与社会教育为一体之语境下的社会舆情支持氛围。在全社会倡导和推行尊重自然造化、敬畏自然规律以及珍惜人生历程、创造人生价值的生命教育活动,充分标识和积极展示年龄不同、价值相等的“夕阳红”人文精神高尚价值之所在,用以引导公众自诚而明、自明而诚,促使他们渐悟人生有限而追求无限的老龄生命价值。

  (作者:冯庆林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