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瑞汉 柏必成:以全社会力量推进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与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根本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共同富裕理论有了新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和时代性贡献;共同富裕实践有了新突破,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不能只是少数人富裕,而是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将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不断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共同富裕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贯彻共享理念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缩小三大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防止两极分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统筹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共同富裕具有丰富的内涵,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又包括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丰富内涵最终统一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人的全面发展来看待共同富裕,仅仅有“富口袋”而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脱离了人的全面发展而论共同富裕,有可能落入“福利主义”养懒汉的陷阱,也可能因盲目进行“福利赶超”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与人们对共同富裕的追求是背道而驰的。
共同富裕强调为全体人民创造发展的条件、提供发展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应始终坚持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深刻认识“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每个人都了不起”,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全体人民的发展潜力在共同富裕的不断推进中更充分地释放出来。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参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上演了改革开放的历史伟剧,推动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将许许多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仍需要从人民中集聚力量,在人民中寻求发展的动力,依靠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依靠人民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依靠人民应对前进中的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依靠人民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被落下,人民是共享的主体;同时,在为共同富裕而奋斗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不能成为旁观者,人民是共建的主体。没有共建就有没有共享,共建是共享的前提,只有人人都充分参与进来,共同富裕的实现才有可靠的保证。共同富裕不仅仅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责任;共同富裕的实现不仅仅需要通过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来促进分配公平,更需要通过全体人民的充分参与来推动发展、做大“蛋糕”。参与的过程是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也是自身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断增强的过程,是自身获得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要进一步培育参与文化,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积极为人民群众搭建参与的平台,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让共同富裕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得以扎实推进。
(作者:薛瑞汉,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学习论坛编辑部常务副主编、编审;柏必成,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