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菲:从四个方面着手,提升河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06 15: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所谓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指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外部强烈冲击时,快速恢复并有效响应外部需求变化的能力,核心是化解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确定性,本质是风险免疫力、风险抵御能力、恢复能力与变革能力。长期以来,独特的交通区位、完备的产业基础、庞大的内需规模等优势构成了河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强大基础,但在当前复杂市场竞争、技术变革与国际政治动荡等多重风险影响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变得日益重要。要以党的二十大宏伟蓝图为指引,多措并举提升河南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住机遇,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高质量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以锻长板补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免疫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强化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础。河南产业体系完整,拥有40个工业大类,197个行业中类,583个行业小类,但仍然存在基础不牢、水平不高、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短板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进一步突出。因此,河南要不断稳链补链固链强链,巩固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的短板,不断提升河南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聚焦现代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节能环保、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的细分领域或重点产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擎功能和辐射作用,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优势产业链向精细化、深加工方向转型,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共生、互惠共赢。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聚焦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5G等新兴产业,围绕薄弱环节、缺失环节、重点配套环节,引进落地一批带动效应强的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着眼量子信息、生命科学、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前瞻性招引高增长科技型企业和重大平台,立足装备、食品、汽车、轻纺和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以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免疫力,有效应对外部遏制打压和不确定不稳定风险。

  以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风险抵御能力。产业基础能力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动力源,决定着一个区域乃至国家的产业竞争力。近年来,河南产业发展成绩瞩目,但不可忽视的是,在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数字新基础动能方面尚不能完全自主化,头部企业的产业链控制力和影响力尚未形成,制约着产业链的完整性、供应链的安全性。因此,河南要将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主抓手,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不断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围绕产业需求,加强省级产业研究院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采取科研合同、揭榜攻关等新模式,共同开展技术开发、成果应用等工作,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解决跨产业、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大力提升河南制造的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梳理河南制造业在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上的短板与瓶颈,聚焦新装备、新应用、新前沿、新技术、新场景“五新”,开展基础零部件国产替代、基础元器件迭代更新、基础材料强能提级、基础工艺水平提升、基础软件集成应用“五基”攻坚行动,建立攻关清单,“挂图作战”“揭榜挂帅”,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筑牢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基础。

  以一流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能力。一流的产业生态将区域内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通过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有效化解外部冲击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河南要加快打造共创共融共赢共生的产业生态,形成专业化、市场化、集群化的经济共同体,运用生态的力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能力,实现协同发展。推动产业链式集群发展,按照“一群多链、聚链成群”的原则,加大对河南特色产业集群产业链缺失的关键项目、技术、平台和人才等环节的招商力度,围绕优势产业链打造一批布局结构合理、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性强的主导产业集群,发挥“链长”“链主”聚合带动效应,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切实增强集群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开放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智能装备、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努力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强化重点产业链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协调,推动国际物流供应链更加顺畅,构筑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鼓励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开展多元合作,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抗风险能力。

  以数字化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变革能力。在需求巨变的时代,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是化解供应体系的不确定性。数字化能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端到端全局优化与高效协同,打通各环节参与主体从生产端到流通端的信息流,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适应力、恢复力和创造力,提升复杂环境下产业链供应链的变革能力。因此,河南要抓住数字中国建设的历史机遇,以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快产业链供应链转型步伐,增强产业竞争力。以数字化重构产业链,建设工业大数据平台和工业互联网云平台,促进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产业链全流程应用,强化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牵引,引导龙头工业企业围绕全产业链场景积极拓展产业互联网应用,并辐射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快采购、销售、生产、仓管等关键环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智造”转型。以数字化提高供应链韧性,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及数智管理方法与供应链深度融合,以技术革新促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组织模式、发展模式优化升级,加速数据和信息在供应链体系流转,通过数字化供应链技术精准链接供需关系,促进研发设计、生产组织、市场销售等环节敏捷响应、精准匹配,实现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高效协同、自主安全可控。

  【作者:李丽菲 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研究(2021CJJ1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