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博:加快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四点建议
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但同时产业发展模式仍然偏传统,产业数字化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已经开始阻碍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出台鼓励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政策,相关企业要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最终实现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河南是工业大省,但工业发展一直以来存在“偏下游、偏传统、偏低端、偏重化”的“四偏”问题,因此河南大力进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数字化转型是重要方向。但河南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不高,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尚未进入全国前十,低于GDP总量排名,与经济大省身份不符。河南还需加速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争取进入全国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前列。河南近年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方面对现有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节能、环保、高效、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化转型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重塑产业竞争优势、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把数字化转型作为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战略之举,抢占新赛道,抢滩新蓝海。河南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大省,经过“十三五”的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1.65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地区第一位,制造业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别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可以持续将制造业做大做强,最终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新兴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相较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这一显著优势,更易实现数字化转型。近年来河南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4月份,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首批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涉及13个地市。这一名单标志着河南省地方政府开始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凸显其在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重要性。新能源汽车产业是近年来发展较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同样快速发展,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6.05万辆,同比增长12.1%,其中新能源客车产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一,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截至2022年3月底河南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到66.73万辆,郑州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18万辆,稳居全国城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前十,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位居全国第一,培育了宇通客车、中创新航、海马汽车、森源电气、速达汽车等一批本土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其中宇通新能源客车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河南是国内少数拥有涵盖原材料、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地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数字化程度不高,特别是与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已经阻碍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和企业要尽快制定出应对策略,加快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缩小与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促进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以智能化和信息化加快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和智能化是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同时是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新能源汽车由于结构简单,核心零部件都是电子部件,更易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有着更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包括智能驾驶、数字座舱、供应链协同、智能化生产、用户社群服务等等,同时数字化转型加速契合产业高速发展的需求,帮助企业应对挑战,产生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和驱动力,数字化包括MES、EDA、SCADA、PLM/PDM、大数据分析平台、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敏捷开发平台、高性能计算以及智能网联云端参考架构等。数字化为新能源汽车的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也对产业供应链协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首先要实现智能制造,即智能装备、IT与OT的整合和流程数字化管理系统。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资产运营和业务履约3条价值链涉及的环节以及相应的数字化转型业务流程,包括:实现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等业务管理系统数据流深度集成;实现产品设计、工艺开发、工艺仿真验证和现场制造的一致性,并实现现场无纸化管理;实现用户下单、物料需求计划、供应商采购、物料IF/JIT/JIS入厂配送、库存管理等业务管理系统数据流集成,实现用户下单、订单排产、生产制造到整车交付的业务管理系统数据流集成。
智能网联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国家高度重视智能网联产业发展,陆续出台《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等支持政策。河南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发展水平不高,与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近年来全省精准把脉、靶向施策,从省级层面及部分省直辖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落地实施,借助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契机,借鉴国内领先城市先进做法,依托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网联产品(公交、环卫等)规模化应用,率先建设城市级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宇通客车、海马汽车、许继电气、森源电气等相关企业积极进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同时通过管理创新推动省内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应用和商业运营服务,特别是从传统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加速转型升级,同时与相关的电子信息企业合作,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以智能化和信息化加速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以产业集群引领数字化转型
河南省内常年缺乏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建立自身的产业集群和引进省外先进企业以提升本土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发展。2022年4月1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省内首批1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入围,是省内唯一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集群目前拥有1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上汽、海马、东风日产、宇通4家整车厂,6家专用车厂以及近300家配套零件企业,形成集生产、研发、销售、服务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生态,是省内乃至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河南还成功引进一批省外新能源汽车企业,海马汽车、上汽集团、比克新能源先后在省内投资建厂,生产新能源乘用车。2021年9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与比亚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22日郑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在郑州航空港区注册成立,2021年10月比亚迪以7.27亿元竞得郑州4104亩工业用地,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至此比亚迪乘用车项目正式落户郑州航空港。2022年6月2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洛阳市人民政府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28日宁德时代洛阳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中州时代)开工仪式在河南洛阳举行,中州时代位于洛阳市伊滨区,项目规划用地面积1700亩,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40亿元。比亚迪和宁德时代两大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先后到来,可以形成各自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
河南在同时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本土产业集群和引进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卓有成效,产业集群中分布企业众多,可以相互协同发展,形成集聚发展效应,加快集群整体发展,数字化转型是其中的重要领域,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拥有来自省内和省外的数百家企业,其中不乏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企业,可以率先促进集群内的数字化转型。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省外龙头企业本身在数字化领域水平较高,进入河南投资建厂后可以利用自身在智能网联领域的优势在河南本土进行数字化转型。河南本土产业集群和引进产业集群共同推动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三.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促进数字化转型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这一传统工业产品的最新形态,在车辆性能、内部结构、后期维护等方面与燃油车差异巨大,其内部结构简单,电气化设备众多,极易适合智能网联系统的使用,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为驾乘者提供数字化体验的智能座舱和交互中心,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网联系统不仅需要汽车企业进行研发,同时需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互联网通信等相关领域企业参与。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仅仅依靠自身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自主研发技术,而这一过程需要较长时间,转型效率低,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除了通过自身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与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利用产业优势更加高效和低成本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由于河南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互联网通信等相关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缺乏本土大型企业,近年来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力度引入相关领域企业,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相继落户河南,2017年2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龙子湖智慧岛建设总体方案,作为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先导区和核心区,龙子湖智慧岛目前已引入200多家省外大数据企业,入驻资金近万亿元,企业数量和资金总量已经初具规模,接下来还需提高质量,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大数据企业,并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信息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的合作,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四、建立数字化产业生态链
动力电池由于长期使用会造成续航里程的缩短,使用到一定期限时会对汽车的行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会使汽车在加速、续航方面的性能大幅度降低,通常是电池更换和整车报废两种方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和在汽车总量中占比逐年提高,报废动力电池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对环境会造成一定污染,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置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愈发重要。河南近年来在积极探索动力电池回收机制的建立,2019年9月中国铁塔(新乡)动力电池回收与创新中心成立,是中国铁塔首批在全国成立的4个电池回收利用及创新中心之一,将负责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湖北等7省市的动力电池回收、检测加工、再生产利用和能源创新工作。除此之外河南目前尚无本土动力电池回收机构,今后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动力电池报废回收机制,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河南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要建立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更要推进数字化生态链的建设,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互联网通信等技术,通过自身努力以及与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信息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新能源汽车数字化产业生态链。
(作者:袁 博,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