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回声•共同富裕丨贺卫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12 15:09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战略目标,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共同富裕作为核心内容。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带领人民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不变的初心使命。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对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和论断,走出了一个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提出在岳麓山建设“新村”的计议,反对“均平主义”,领导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开始了对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第一次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并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确立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问题。在理论上,把“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重要内容,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实践上,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探索走“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道路。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共同富裕为价值标准和实践追求。一方面,围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进一步丰富了共同富裕的时代内涵。另一方面,向全党发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总动员令”,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浙江省设立共同富裕示范区等,推动共同富裕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提出,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并围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战略部署,制定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推动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共同富裕相契合的现代化

  现代化肇始于16-18世纪英国和西欧的资本主义和工业文明,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变迁的过程。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由于现代化始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被称为“资本主义化”或“西方化”。目前,西方现代化模式主要有英法模式、美日模式和德国模式等。从发展道路看,西方现代化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优势,通过殖民扩张、疯狂掠夺、剥削积累的原始资本逐步实现的;从价值取向看,西方现代化所遵循是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其价值取向是“资本至上”;从目标导向看,由于其遵循生产力发展单纯服从于资本的逻辑,西方现代化的目标是资本家私人财富的积累。概言之,西方现代化是一种“听命于资本、受控于资本、服务于资本”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上世纪80年代“亚洲四小龙”的赶超型现代化也属于此类模式。由于“资本至上”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原则,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人多被视为物化的形态而存在,人的发展受到极大抑制,也决定了西方现代化追逐的是少数人富裕,是少数人的现代化。在西方现代化模式下,不可能也无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它有五个方面的特征,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价值取向看,中国式现代化遵循“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马克思主义构想,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和“为人类求解放”,在发展中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外,中国式现代化更加重视对资本发展的合理引导,为资本设置“红绿灯”,既让资本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功能,又对其逐利动机和行为进行回应和规制,防止资本被异化和无序扩张,导致社会两极分化。由此可见,中国式现代化是以共同富裕为价值追求和实践范式的现代化模式,是与共同富裕相契合的现代化。

  沿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于中国国情特色,在发展道路、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上,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重构和超越,成为与共同富裕高度契合的现代化模式。实践中,要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共同富裕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进展。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好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新时代十年重要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在中国这样14亿多人的大国,推进共同富裕是一个长远目标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应对来自外部的风险挑战,也要应对来自内部的阻力和压力,需要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一方面,加强党对推进共同富裕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的准确判断,从长远大势出发谋划、部署和实施重大发展战略,发挥好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作用。另一方面,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领导优势,组织动员各方面资源、个体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富裕建设,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发力,形成全方位推进共同富裕的良好格局。

  二是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筑牢共同富裕基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是未来30年的奋斗目标。当前,要认清我国两个“没有变”和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实际,必须通过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大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蛋糕”。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推动国际循环,用好“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以壮大实体经济为目标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打通创新驱动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作用,以创新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共同富裕的活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共同富裕的活力和动力。在改革方面,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土地、金融、科技、数据等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环节,谋划一批关键性、标志性、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任务,破除制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障碍;围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畅通经济循环、增强有效激励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等。在开放方面,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质量;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提高制度型开放水平;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基础设施的“硬联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推动与沿线国家更高水平的合作。

  四是完善分配制度,强化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富裕,要以“控高、扩中、提低”为重点,完善分配制度,分好“蛋糕”。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上的制度构建,完善要素分配政策制度,优化宏观收入分配格局,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促进机会平等和劳动致富。其次,以解决收入分配差距为重点,完善税收制度、转移支付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和兜底救助体系等,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水平,推动建立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成人人享有的发展格局。最后,深化农村土地和产权改革,健全和完善农村土地、金融、保险和产权抵押等政策机制,把“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落到实处。

  (作者:贺卫华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