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 韩树宇:郑州“起高峰”的金水八大抓手
2022年6月,省委主要领导在河南省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推进郑州都市圈提质扩容发展,要站位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中原城市群建设大局,准确把握时代新要求、发展新趋势、阶段新特征,对标全国都市圈发展,以务实精神、长远眼光、开放思维,深入研究郑州都市圈发展的机遇挑战、优势潜力、短板不足,找准发展定位,明晰发展思路,选准发展路径,破解发展瓶颈,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起高峰”,建设现代化高能级郑州都市圈。按照省委明确要求,我们经过调研认为郑州“起高峰”过程中金水区的主要抓手如下。
(一)建设高标准创新体系,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贡献金水智慧。我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建设国家创新高地。金水区作为郑州市科教资源最为丰富的城区,要发挥优势,高标准建设创新体系,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贡献金水智慧,让“起高峰”在金水区科教领域集中展现。金水区现有金水科教园区、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河南科技园区三个科技类产业园区,拥有大中专院校43所、院士工作站46个、国家级孵化载体24家,可谓科教资源丰厚,但建设高质量创新体系仍然面临艰巨任务,需要大胆探索,积极作为。
(二)超常规引聚科技人才,建设全国重要人才基地。当今时代,重视创新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共同趋势,而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动因就是引聚人才、培育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要想大规模引进人才,必须学习借鉴沿海地区的做法,制定优惠的人才落地政策,形成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尤其是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安置等具体政策,真正让各类人才愿意来、能安心、高高兴兴从事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释放人才动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金水区第一产业占比很小,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有限。第二产业占比仅11.6%,与同类型的一般城市大区或强区相比,占比明显较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仅占GDP的0.6%,难以支撑一个GDP近2000亿元的城区继续较快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对于“无工不富”的规律无法适应。无论从理论支撑,还是从实践探索来看,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势在必行。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共同富裕的金水样板。共同富裕的实质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下,全体人民共创日益发达、领先世界的生产力水平,共享日益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各地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金水区作为全省经济总量最大的一个县级行政单元,有责任有义务在探索过程中先走一步,为全省作出金水区的贡献。
(五)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近几年,金水区营商环境改善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为市场主体破解难题方面尽锐出战,成效显著。但是,就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仍有大量工作需要进一步提升。要以“简”为核心优化政务环境、优化法治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六)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品质金水。面对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品质金水势在必行。要重点推进能源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有序做强绿色交通、倡导绿色低碳简约生活方式。
(七)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质幸福生活新标杆。2022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要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部署,金水区要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高品质幸福生活新标杆,确保公众基本生活用品供给,继续做好“一老一小一青壮”工作,全面提升城乡居民文化素养。
(八)提升城市数治水平,打造治理现代化的金水典范。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就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等作了前瞻性、全面性、系统性部署,为新时代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全面提升城市数治水平,打造治理现代化的新型城区,金水区应当加强“友好型”基层智慧数治平台建设,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数治制度,以创新赋能城市数治能力提升。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