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新时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优选路径探讨
摘要: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优选路径:一是健全组织领导体制。提高党委的决策能力。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注重部门的协调沟通。二是创新学习监管机制。建立学习动力激发机制。规范学习监督机制。完善学习管理机制。三是创新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完善标准的配套奖惩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四是创新条件保障机制。加强组织保障机制。加大物质保障机制。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高校处于知识探索的前沿、理论研究的高地。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四大历史使命。在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新时代,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蔚然成风,高校要积极探索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优先路径,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努力成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积极引导者和努力实践者[1]。
一、健全组织领导体制
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谋划者、组织者和监管者。要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关键是要建立健全关于学习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体制。
(一)坚持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
高校党委要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在做决策之前,应当首先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争取获得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对本校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和把握,并充分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意见和建议,还要与班子成员进行沟通协商,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都考虑进去,避免决策上的不全面。还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组织专家论证和党内成员集体讨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
(二)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
党委领导干部不仅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决策者、组织者,还是主要的参与者和落实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示范带头作用,为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做出表率,带头响应上级党组织的号召,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讲党课、做辅导,带头抓工作、转作风,以此来激发全校上下的学习内在动力。
(三)健全部门的协调沟通机制
党委所属职能部门负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实施和协调,各基层党组织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部门,要在组织实施上建立一套具体的方案,明确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分工,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明晰,有效解决各职能部门之间、各职能部门与基层党组织之间职责分工存在的问题,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3]。
二、创新学习监管机制
学习不仅靠自觉性,也要靠制度的约束和规范。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并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障。完善的学习监管机制既包括学习动力激发机制,还包括学习监督、管理、交流机制等。
(一)建立学习动力激发机制
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动力是确保学习实效的基础保障。不仅要激发党组织及党员个人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党员和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还要激励党员和教师把实现组织的目标和实现个人的成长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把集中学习之外的个人自学变成思想和行动自觉,形成人人学习、全员成长的浓厚氛围。
(二)规范学习监督机制
高校党委要强化对基层党组织的监督检查。加强对校属基层党组织党员学习情况的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情况的指导和督促,并将监督检查情况纳入到对基层党组织的年度目标考核,以及对领导干部的年度考察评比,从制度层面上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软任务变成基层党组织及干部个人的硬指标。高校党委还要指导基层党组织开展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督促各基层党组织强化对所属党员的教育和监督,将党员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考评的主要指标之一,增强每一位党员自觉参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主体意识。形成上下联动、责任明晰的学习监督机制,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4]。
(三)完善学习管理机制
校党委要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员“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有计划的轮训,在培训过程中实行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以此作为对党员干部和教师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还要落实各级党委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推进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校属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完善针对党员和教职工的学习考勤和管理制度,健全学习档案,不定期进行检查评比,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提升学习教育的整体实效性。
(四)健全学习交流机制
校党委要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到先进地区和兄弟单位开展学习交流,不断汲取先进思想和经验。同时,还要请进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开展讲座和辅导,及时改进工作。各基层党组织也要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包括党组织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党组织内部的纵向交流。通过交流讨论,各基层党组织相互学习、共同提升;党员干部之间、党员之间、教职工之间沟通思想、探讨问题、共享知识,不仅能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拓宽每个人的眼界和思维,从而形成互帮、互学、互督的良好学习氛围[5]。
三、创新考核激励机制
良好的考核激励机制,不但能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也能够为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提供遵循,更能够激发党组织成员抓好党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包括聘任竞争机制、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聘任竞争机制就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质量,与党组织负责人的考核晋升挂钩;绩效考评和奖励机制就是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成效,与基层党组织及其负责人的评优评先挂钩,并注重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
(二)建立学习培训奖励制度
对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干部、优秀教师,以及业务能力较强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先推荐参加相关的高层次业务培训。帮助创新型人才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三)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
要制定具体细化的考核标准,完善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能够体现个人价值,并与个人利益挂钩,以此来激发、调动和增强党员干部组织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创新条件保障机制
要从组织保障、物质保障和环境保障三个方面建立有效的条件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保障机制
党委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对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注重总结提升,将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科学的制度规范。要坚持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教育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用实际工作的成效来检验学习教育的成果,提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和持续性。
(二)加强物质保障机制
积极争取政府加大对高校教育专项经费的投入,把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经费单独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为学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高校也要多渠道筹资,可以通过承接纵向科研课题,获得国家项目资金的拨款。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经费的使用效率,为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必要场地和设施。
(三)优化环境保障机制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物质载体。学校在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等方面,都要考虑育人的元素。要结合本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本校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发展定位,凝练校训、编写校歌、制作校徽、设置道路、楼宇名牌等,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精神力量。在校园中设置相关的名人雕塑、励志石刻、教育展板等,使师生目之所及都能受到正能量的感染。要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教育氛围,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全校上下干事创业的奋斗热情。
【作者:李朝,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新时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1-DJXM-20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丽玫.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实践研究—以嘉应学院地理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9,7:218,217
[2]毛平旎.构建学校“五型”党组织的探索与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6:15~16
[3]张建闯.创新中心组学习方式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J].群众,2019,5:61 ~62
[4]穆晓霞,蒋辉.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路径探析[J].新西部,2019,5:126,143
[5]李莹莹.新时代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研究[D].辽宁大学2020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