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兵:打造一流创新生态,驱动中原发展新格局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15 14:57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原动力,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推动形成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的基石和载体,创新生态成为我国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核心地位”“创新生态建设要面向全球竞争力”的论断,为我国及各地方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

中原被誉为华夏民族的摇篮,历史上更是传统农业文明发祥地。近年来,河南不仅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农业强省,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更是积极落实中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在各领域全面展开。特别是自2016年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以郑洛新为标志的中原创新带正在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2022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排名”中河南郑州上升幅度最大——较去年上升15位至第83位,这也是郑州首次进入“全球百大科技集群”。无疑,郑州这一地方性创新集群(local innovation clusters)的兴起,不仅为国家创新生态系统贡献活力,也必然成为中原创新、创业、投资和增长的强大催化剂。

当然,相较于我国“香港-深圳-广州”“北京中关村”“上海-苏州”等先发展区域,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科技创新发展也同样面临着国际科技霸凌和“卡脖子”压制。为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兴省强省,河南省政府及时发布了《“十四五”科技创新和一流创新生态建设规划》,首次以规划的形式布局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以驱动中原发展新格局。一流创新生态是致力于区域创新能力攀升卓越的价值和实践议题,“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是其应有之义。打造一流的创新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创新政策、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服务以及创新文化等维度进行建构。

一、完善科创政策生态环境,塑造中原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创新生态不是完全依赖市场机制而形成的自然生态,而是带有明确导向性的“人工+自然”的融合生态。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中,区域科创产业布局、投融资、人才服务及成果转化等都对出台或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提出相应要求。在一流创新生态建设中,科创政策不仅具有基础支撑作用,有利于保证创新生态的稳健性和可持续性,更应该具有系统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讲话中指出:“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紧扣人类生产生活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省密集发布或修订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有力推进了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不过,在基础科学研究、创新生态政策的布局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在科技政策系统布局、政策执行等方面还存在失灵的问题。完善我省科技创新政策,需要生态化思维谋划。一是着重构建优质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融通发展发力,形成“基础支撑—成长扶持—前瞻发展”的科创研究生态;二是聚集资源,聚焦导向,依托我省大规模市场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困扰我省发展战略的“卡脖子”技术、重大技术攻关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发力,加快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涵盖科技人才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引导、科技创新投入、研发财政补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科创支持政策,塑造利于科创新技术开发、应用和迭代升级的新动能新优势。

二、构筑创新人才生态环境,催生创新创业新现象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在于构筑适宜人才辈出的土壤:宽松自由或人才友好型的环境。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系列基于“高薪”“职位”“帽子”的人才抢夺战,一定程度上,一段时间内吸纳、聚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技术的人才。但是,由于没有建构起适宜人才成长的自由生态环境,而最终不能支撑当地持续创新创业需求。发达地区由于其科教资源丰富,物力财力厚实,人才生态环境好,具有人才吸纳优势。我省在财力上、科教资源上无法比肩发达地区,而创新型人才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因而构建生态化人才孵化、呵护、养育和成长环境成为首选。

一流的人才生态系统需要给予人才群落优质的成长和自由发展空间。美国硅谷自由宽松气氛是其显著的人才生态优势;日本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产生“匠才”生态,从沉浸技术磨砺产生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尊重人才的氛围、宽松自由的环境更利于诞生创新思想、创造性技术。因此,我省人才生态建设第一个重点是:在人才成长的底层逻辑上作顶层设计,从高等院校的增量供给到高端科研院所、国家实验室的筹划再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突破性创新进行系统规划,构建生态化人才的成长机制。

一流人才生态哺育或吸纳的是多元化人才形态,从科技领军型、技术创新型到技能型、创业型和管理型,呈现全景式知识群落的共生。人才智力贡献最终落实为创新创业实现。创新创业活动本身是人才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创新创业磨砺人才,人才催生创新创业。一流人才生态环境生成,必然带来创新创业的繁荣。科技人才能够引领创新也能够引导产业流向,技能型人才能够优化创新并做实产品实现。当高等院校、高端科研院所和技能供给不断地输出专利、技术,带来的是高技术产业的创业冲动或者企业孵化、产业对接的创业需求,从而形成了创新链、价值链和产业链交织、演化的创新创业生态,催生创新创业新现象。因此,我省人才生态建设第二个重点方向是:着手人才成长中的“创业扶持”、“创新金融”社会服务等全方位谋划。

三、建设创新主体生态环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一流创新生态系统表现为多元、多层次创新主体间互动共生。创业企业是创新生态的重要主体,是新商业模式和新领域新赛道的开辟者。创业企业主要有三类,引进企业、本土企业和新创企业。其一,对于引进企业要树立全球化思维,注重筛选招引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能力强、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及我省发展战略的“瞪羚”“独角兽”企业。但是要实施靶向招商或产业链招商,以保证引进企业与本土企业或新创企业之间实现产业联动、要素互补与产销合作,实现创新链和产业链延伸。另外,龙头企业本身具有创业企业孵化器功能。

其次,本土企业围绕装备制造、食品制造、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优势领域,实施科技创新或转型升级的“二次创业”,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其三,新创企业注重培育和引领,走科技型中小企业向瞪羚企业再向独角兽企业的发展之路。当然,不是每个创业企业都要求走向独角兽,在创新主体生态中,需要众多的专注于细分市场、自主创新能力强、聚焦成长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业企业的稳健发展和次第成长,既充实生态系统的物种,又丰富生态系统异质性资源和商机,这有助于激发系统的创造力,有利于其在生态滋养中组织资源,形成新组合,实现新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四、优化服务平台生态环境,赋予全生命周期的新服务

一流创新生态是创业企业主体和各类服务平台形成价值创造和共进网络。服务平台的专业化和多样性,并由此形成的网络化,可以促使相互关联者协作创新开发新价值。服务平台需匹配主体需求,甚至创造主体的需求。服务平台网络具有赋能机制和润滑性。服务平台生态环境体现在系统中不同的服务方向。一是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形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孵化服务链条。支持在细分市场实施精准孵化,建设特色产业孵化载体;二是支持高端研发服务平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如加大对我省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重点筹划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实施研发平台与企业对接服务机制,协调解决企业创新发展困境。三是发展壮大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发展投资机构,帮助创新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四是配套发展咨询、会展、设计、知识产权、科技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业,开发对智能传感器、智能装备、生物医药领域等前沿产业领域个性化创新与转化服务。聚焦“数字经济”,塑造数字服务新业态。形成全领域、全生命周期的新服务网络。

五、推进创新文化生态环境,引领创新创业新潮流

一流创新生态以崇尚创新、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生态环境为底蕴。创新本身既是科学问题和经济问题,又是文化问题。欧盟已经将“媒体和文化”作为创新的第四重螺旋。创新文化决定生态系统中企业群体的整体认知图式和行动者的选择模式。创新文化生态形成包括创新意识根植、创新教育普及、创新行动展开、创新精神传播。

中原文化传统上强调“大同”“贵和”,与市场经济和创新中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冲突。但是中原文化也具有兼容众善的“包容性”特质,这又意味着中原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实施创新教育、形塑创新型社会是现代文明的发展需求,创新精神会成为中原文化的现代特征。推进创新文化生态需要,一是推崇原创性思想和原创类科技成果,即使是异端的、不合主流的对客观世界的研究,也不应该武断否定而是热情鼓励。二是营造宽容失败的悦纳氛围,让敢于“吃螃蟹”人能在宽松自由中无探索顾忌,进而锐意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 三是注重创新文化的传播,利用新媒体增强创新信息传播流量、流速、流域和流向,形成创新文化的感染力、催化力,形成大众创新之态。四是强调创新实践,鼓励将创意、科研成果付诸创业创新,丰富生态活力,形成创业新潮流。


【作者:孔令兵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本文系河南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研究(2022JC01)阶段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