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传奇•红旗渠十讲②丨李庚香:缺水灾难,誓把天上水蓄起来,把境外水引进来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7 10:23

  寻找红旗渠精神的起源和修渠的原因,我们不妨回到几十年前,看一眼那时林县人的生活,就知道为什么要去修建这一条在全世界看来都不可能完成的工程。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现在随处垂手可得的水,在当时林县人心中,是什么样的一种需求。

  林县缺水,为什么缺水呢?从地理位置来看,林州缺水与地貌、地质构造有关。林州地处太行山东麓,境内断层较多,地表被强烈侵蚀,多陡崖、峡谷。林州大部分地域广泛分布着石灰岩,多裂隙、溶洞,致使地表水极易散失。林州境内的太行山脉自西向东倾斜,断层地貌这种特殊地质构造使得林县形如一个漏斗,形不成稳定、良好的隔水层和蓄水层,流水漏失比较严重。即使在有隔水层的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深,开采相当困难。

  “一部林县志,半部旱荒史。”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就是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的500多年间,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500年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林县干旱绝收,严重到“人相食”的地步,期间共发生人相食5次。上世纪60年代,林县全县耕地共有98.5万亩,但水浇地只有1.24万亩,粮食产量很低,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苦。当地讲“家有万贯财,不如一口井”,甚至还有“娶亲不要彩礼,一缸水就能换个媳妇”这个说法。

  林州的老人总提到这样一个悲惨的故事,说1920年大年三十这天,林州桑耳庄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走了二十里路,排队等了一天,终于从山里挑回了一担水回来过年。临到家时,她的儿媳妇因为是小脚,所以她不小心打翻了这来之不易的两桶水。这个儿媳妇呢非常自责,最后因为这两桶水,选择了上吊自杀。水就是命,水比命还金贵,这是当时林州的真实写照;可以说,水,给了林县人民最深最痛的记忆。从根本上解决吃水、用水问题,是世世代代林县人民的热切期盼。与其说红旗渠人是自愿修渠,那不如说是被逼上了太行山。

  1959年,林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四条河流断流,已经建成的水渠无水可引,水库无水可蓄。水是万千百姓的需求,满足百姓的需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做事的出发点和动机。为了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从根子上解决林县的水源问题,当时担任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在仔细研究了林县的地形并再三思考后,定下了这样的雄心壮志,要“把天上的水蓄起来,把地下的水挖出来,把境外的水引进来”。为了“把境外水引进来”,他和其他县领导一起,到山西省境内寻找合适的水源,拉开了重整河山、建设红旗渠的序幕。1960年初红旗渠正式开工,开启了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的壮举。

  我们说,有需求就有动力,有动力就有决心,有决心,就能完成这一天险级别的工程。英雄的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不愿苦熬,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实现千百年来用水的夙愿。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