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重维度与本质特征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7 14:33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形成的新型民主道路模式,是在党的百年经验中民主发展的积极呈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维度

  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体现在结果上,更是嵌入在每个人依法参与的广泛环节之中,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制度层面、价值层面和权力运行层面。

  第一,“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层面的维度。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建了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我国的政治制度从来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不断尝试、摸索和革新,走出的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符合中国现实发展的积极有用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全过程人民民主之间存在着深层结构的关系,同时也蕴含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和发展的必然逻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在民主制度上就是办任何事情都要“以人民为中心”,在政治制度上更要时时处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得更加成熟和稳定,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秉承这个政治社会关系的基本伦理原则,在现实上产生的必然要求就需要人民进行“全过程”的参与。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不断进行艰辛探索。从辛亥革命后多重体制的摸索,到跟随马克思列宁主义寻找真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探索的民主集中制,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从改革开放中倡导人民积极创造,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创新发展[1];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领导核心,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新变化入手,到积极回应人民对民主和公平以及法治的期待,都印证了党的领导这一政治制度下对“以人民为中心”的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真正健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发挥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丰富了民主形式,畅通了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推进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过程,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新时代我国民主政治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使“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第二,“全过程人民民主”价值层面的维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探索、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中走出来的,而“全过程人民民主”也在党不断自我革新和时代发展中增添了新的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背景下民主发展的新形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的民主理论与各个政治过程环节相结合,这是抽象的民主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具体化实践和创新,其过程中的选举、管理、协商和监督等环节有序衔接,将人民民主贯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乏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的、行得通的民主之路,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取向[2]。“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涵盖本质论、结构论、功能论、程序论、发展论、关系论等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能系统把握和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时代价值。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能够更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民主逐渐从选举层面过渡到加强民主治理方面,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和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愈发重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是全体人民的参与,是为了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基层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又能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如民主程序中的决策、执行和监督都贯穿其中,民主环节中广大基层民众的意愿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决策中的重要参考。第二,能够更快带动法制体系建设全过程。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治是保障人民利益的根本,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而法治的权威性又需要人民来维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其中包含的立法过程中的民主建议,法治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执法过程中的民主监督,都在促进法治中国的建设,从而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离不开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等全面依法治国各环节、各方面的保障,近年修改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都增加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表述,实现了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安排,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到了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三,能够更快实现对西方民主的超越。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这点有别于西方民主。一直以来一些西方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将资本主义引导的民主作为真正的民主而大肆宣传和引导他国效仿,实际却将部分民众的意愿架空,在选举时为拉选票鼓吹为人民带来“切实利益”,结果却背道而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发展而来的,是经过实践考验和历史证明的可行的人民民主。在当今世界政治体系中,中国紧跟时代脚步,结合本国实际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真实的人民民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深刻体现着以广大人民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真实符合人民意愿的民主形式和民主实践才是真正的民主,在这一点上中国的民主与西方民主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为全世界民主模式的丰富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权力运行层面的维度。

  我国的民主权力运行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民主权力运行是制度保障的基础,在制度保障方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紧密结合,使国家权力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通过多方面途径和形式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4],构成了民主权力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组织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多的支持和保证作用。首先,党可以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并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无论是人民群众集体意志的凝练,还是集体意志的有效推行都不可缺少我党动员和组织的形式和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民主最具实质性的组织要素。其次,支持和保证国家政权机关和人民政协依法依章履行职能和发挥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组织作用,是党的领导的最本质的内容。除了在定期选举中发挥组织作用之外,我党还特别注重在政治过程的各个环节即决策、管理和监督等方面发挥有序政治参与的组织作用,从而保证政治权力的行使过程与人民利益的适应性,构成党的领导和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机制。

  第二,民主权力运行需要广泛而完整的实践参与其中。广泛完整的实践参与到民主权力运行之中,其中有最广泛的人民群众基础,各区域、各民族和各方面的人民代表深入最广大的基层中去,倾听广大人民的意愿并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上反馈[5]。如最基层的广大人民参与选举,重大决策前相互协商统一意见,决策过程中倾听广泛群体的建议,公民积极承担责任和履行相关义务,参与到民主管理中并对权力进行监督,各环节的民主渠道紧密联系、相互补充,构成了广泛而完整的民主实践。

  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特征

  第一,核心在“人民”。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守住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真正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最直接的利益,从而激发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中国共产党就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政治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党领导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贯彻落实到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全过程。

  第二,重点在“全面”。这主要体现在我们把民主运用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民主是完全真实的,不是走过场的,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真正产生民主效能的,是能够实现人民参与国家事务、人民维护自身利益、人民监督政府的,真正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的民主的形式和民主的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方方面面,实现全领域、全过程、整体性的覆盖和贯通。

  第三,落实在“过程”。从过程上看,在选举环节,人民通过选举和投票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来掌握并且行使权力,包括国家机构选举、村委会和居委会选举、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等。在协商环节,人民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中都能充分地讨论和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在决策环节,人民可以通过参加座谈会和听证会进行评估咨询,还有多种民意调查的方式,人民都可以广泛参与到整个决策过程中,尤其是当前数字经济下互联网的发展,更多来自基层人民的声音可以直接到达各级决策层,更多的群众意见可以转化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在管理环节,人民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承担宪法赋予的相应责任和义务。人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选举、协商、决策和监督等各个过程,在各个层级、各个领域都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在监督环节,我国形成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的监督制度与体系,人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对各级国家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使得国家和社会的各种公共事务能够完全在人民的全过程监督下来运行,充分保证人民监督的权利,最终为人民谋利益。

  第四,过程在“完整”。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程序。我国全体人民可以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并可以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的事务。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民主意志相统一的结果,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第五,形式在“多样”。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很多形式来动态推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实在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

  总的来说,“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色和优势的全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人类民主文明的最新形态,保障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形态的集中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性发展,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属性。

  【作者:王草,河南农业大学副教授,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课题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论述的河南实践研究》(2022ZT04)阶段成果】

  



  [1] 刘远亮.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成逻辑、显著优势及创新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22,5

  [2] 李忠汉,胡梦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价值、运行基础与根本保证[J]理论与现代化.2022,5

  [3] 王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2022年2月22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法学家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4] 李忠汉,胡梦涵.全过程人民民主:时代价值、运行基础与根本保证[J]理论与现代化.2022,5

  [5] 王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N]人民日报.2022,11


编辑: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