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丨黄承伟: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8 10:05

  编者按

  12月10日,由河南农业大学、林州市人民政府和红旗渠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由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服务处、林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红旗渠乡村治理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大河网应急管理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在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红旗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逻辑,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角度切入,为全国、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发布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今日刊发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承伟的文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走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深刻认识领会、准确理解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以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宜居宜业建设为中心推进农村现代化,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推进农民现代化。

  一、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逻辑

  准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逻辑,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重点理解和把握以下理论逻辑:

  第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这意味着推进乡村振兴要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第二,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最关键的是体现普惠性。意味着全体人民要共享现代化成果,要以乡村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最关键的是要持续增加居民的收入。意味着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以高质量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最关键的在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乡村振兴既要有物质不断丰富,也要广大农民精神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第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最关键的是绿色发展。要以乡村振兴实现人与资源和谐共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的现代化。意味着乡村振兴要始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厚植并发挥乡村生态优势。

  总的看,中国式现代化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一是具备了世界上主要现代化强国的一般特点。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国国情的鲜明特征。三是具有反映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天下情怀。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充分体现了这三个方面的鲜明特征。

  二、以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的第一个方面现代化,就是要以农业高质高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

  从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方位来看,随着整个农业占GDP比重的不断下降,农业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地位一直被关注、讨论。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从我国的国情农情出发,无论如何发展农业,农村依然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情具体有很多方面的独特性,特别是大国小农、地域广阔所导致的农业现代化模式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我国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不同特点。

  中国农业现代化经过多年的推进,尤其是从50年代开始一直在推进农业的现代化。特别新时代十年采取更强有力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到至今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八个方面的进展:一是农业综合生产力进一步夯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保障稳步提升;二是农业质量和综合效益明显提升;三是科技装备水平整体提升;四是农业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水平不断提升;五是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六是干净整洁、村美人和的农村生活环境标准提升;七是要素活力、发展活力进一步提升;八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业设施装备离先进仍有差距,在机播和经济作物的机械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农业科技支撑力度仍显不足。三是农业经营管理面临诸多新挑战。四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方面存在着许多明显短板弱项。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需要重点在以下方面着力,努力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第一,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安全;第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第四,优化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第五,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第六,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三、以乡村宜居宜业建设为中心推进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的第二个方面现代化,就是要以乡村宜居宜业建设为中心推进农村现代化。

  农村的现代化在我国的发展史上,在我国历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基础性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这就为农村的现代化的发展确定了重要的定位。

  关于什么是农村现代化,实际上有很多理解。学习领会二十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我体会,中国农村现代化主要有五个基本的要素:基本生活设施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生态环境宜居、治理体系完善。这五个方面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战略部署。

  从总体看,特别新时代十年,中国农村现代化取得主要的进展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第二,农村人居环境提速改善,乡村更加美丽宜居;第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当前,我国农村现代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水平与农民美好生活需要还不匹配。尽管经过脱贫攻坚,经过这些年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以农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来看,很多地方还是不匹配。二是与城市相比,部分农村公共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品质化程度提高的空间还比较大。三是不少乡村还不同程度存在“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的现象,村容村貌提升仍有较大的空间。四是传承和弘扬好乡土文化,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五是在不同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这些挑战都是我们今后推进农村农村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要根据新的部署要求、新的发展变化、农民对美好生活新的期待进一步审视,特别是如何从区域发展,从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统筹规划的角度进一步优化。二是提速提升乡村宜居水平。三是要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四是推进乡县乡村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四、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推进农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道路的第三个方面现代化,就是要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推进农民现代化。

  按照传统理解,农民现代化包含在农村的现代化之中。但是,我理解,随着农村的发展,特别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以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民现代化越来越具有独立的需求和特点。农民现代化理应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独立部分。实现农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实现农民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因为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所以农民的现代化不实现,农村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二是实现农民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核心目标的关键。三是实现农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们的现代化是物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在农村就是农民的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农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二是提升现代生活质量是中国特色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农民现代化的应有之意。

  农民的现代化可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衡量:文化素质较高、现代观念较强、生活方式健康。当前,农民现代化的进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水平快速提升,二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三是高素质农民加快培育。

  当前,农民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主要体现在:一是“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情。“大国小农”特别是小农户如何融进市场中,融进整个市场经济体系当中,依然是我国在如何推动农民现代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二是农民现代化呈现多样性。这是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以及多年以来城乡二元结构所致。另外,我国地区发展的多元性、多层次性所致。例如,我国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这些脱贫地区的农民现代化和中部、东部很多地方农民的现代化不同。三是农民现代化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也是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更符合规律性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因为农业的现代化从指标上看,可能集中几年、数年就可以有很明显的成果。但农民的现代化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

  根据农民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农民现代化,要采取综合性治理举措精准发力推动。主要措施包括:第一,就是要提升农民思想政治的素质。第二,要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的素质。第三,要提升农民创业创新的素质。第四,要提升农民文明文化素质。第五,要提升农民受教育的程度。第六,要提升农民身心健康的素质。第七,要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素质。第八,要提升农民法治素质。第九,要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作者:黄承伟,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