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红:河南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路径研究
护佑百姓安康,守护文明薪火,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指出,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当前,中医药发展壮大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将中医药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扶持政策。让人民群众看中医更方便、用中药更放心。
1.传承中药经典,打造国药精品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缕药香穿越古今。河南是我国的中药材大省,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泛称怀药,河南省最著名的道地药材是四大怀药,有地黄、山药、牛膝、菊花,其他的道地药材还有辛夷、忍冬、天花粉、柴胡、栝楼、白芷、金银花、桔梗、款冬、连翘、红花、山茱萸、茯苓、酸枣等。省内中药材的数量、产量和质量都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药材的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中医药企业产值逾200亿元。加强药材标准,制定生产规范。“药材好,药才好”,拓展中医药产业新功能新产品,持续引发激发中医药的创新生命力。整体推进我省中医药产业高水平发展,高速实现“国药在豫、国药贮豫、国有豫药、豫药世用”的繁荣景象。创新中药剂型,优化中药疗效。传承,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根源;创新,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根据中医药特色、适用范围、治疗效果、病症轻重预后等情况,中药研创多种新剂型,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栓剂等。配方颗粒有免煎煮、调配快、携带便捷、剂量精确、工艺先进可靠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现代中医药产业中,拥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重点挖掘、整理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的古方、验方、秘方,研制为医院中药制剂,临床使用时间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服用方便,价格低廉,深得新老患者的认可;发展中药注射剂,引领中成药剂型现代化,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尤其在急症、重症救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保助力拓宽中医药产业赛道。将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等符合条件的中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将中医特色优势医疗服务项目加入医保,降低了广大工农患者就医经济负担,实现中医药产业多赛道高质量发展。加强信息服务,搭建产业平台。建设中医药产业的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铺建全国道地药材信息网络,融合全面、准确、快捷的中药材生产信息,预测需求趋势,推进产需联动畅通循环。近年来,我省陆续建立的“中医惠侨一带一路服务平台”“国际中医药远程服务平台”“国际中医药商场健康平台”和“中医药国际专业服务平台”并投入正式运行,突破了原来传统医疗交易服务的关口限制,受到各国人民特别是华侨的普遍欢迎。数字化技术助力中医药服务贸易突破国际市场壁垒。
2.培养专业人才,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学科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瞄准“全链条”育才,实现“互融共促”。培育能够为病人解决病痛、能够胜任中药材全产业链的骨干人才队伍。师承制,是中医历经千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培养模式,是中医最好的培养模式。老师言传身教,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学习老师的经验,通过总结和再创新,实现经验的传承与升华,这是中医药人才培养最好的途径。中医医师和药师应该定期跟随导师查房,直接接触病人,全面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用药情况,加强交流与合作,在用药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应用数字媒体,彰显服务理念。加强对中医药的宣传。其一,利用媒体开设中医药专栏,主讲疾病治疗和预防;其二,省会郑州优先大力发展中医,让老百姓认识和重视中医,再逐渐带动其他地市发展中医;其三,举办中医药义诊,让中医更多地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让老百姓更好地认识中医;其四,建设名医工程,对中医专家进行包装和宣传,让中医在国内外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高级复合服务型中医药人才将中医药应用疗效等信息翻译成英文提供给世界卫生组织,颁布英文版中医药防治方案、防控视频。在全球抗疫服务平台上,通过中医专家线上诊疗,向海外华侨胞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使中医药防治意识深孚众望深入人心。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临床价值为导向,全力开展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的职责就是为人民群众防病治病,不能忽视临床,通过体检、体质辨识、治未病、三伏贴、三九灸等方式开展预防保健工作;通过开展推拿、火罐、艾灸、穴位埋线、中药、针刺、温针、刺络放血、穴位注射、刮痧、梅花针、热熨、耳穴、熏蒸、挑治等中医特色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特色诊疗项目,以毒副作用小、对机体损伤小、恢复快的临床效果,快速赢得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信任。
新世纪,新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政府将扶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列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新高度,新举措。加速推进我国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进程,作为新时代中华儿女,一方面为中华民族拥有如此辉煌灿烂的中医药文化而自豪,另一方面,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以更广阔的视野,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全力促进中医药产业行稳致远,登上世界舞台。
【作者:河南中医药大学 李瑞红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发展壮大中医药产业研究》(2022JC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