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精神与乡村振兴丨殷玉如: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行动研究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9 10:20

  编者按

  12月10日,由河南农业大学、林州市人民政府和红旗渠干部学院联合主办、由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服务处、林州市农业农村局、河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红旗渠乡村治理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社会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河南现代农业研究院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大河网应急管理研究院联合承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端论坛在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成功举办。与会专家围绕红旗渠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道路的理论逻辑,乡村振兴道路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角度切入,为全国、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创新发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发布专家观点,以飨读者。

  今天刊发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博士殷玉如的文章《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行动研究》——

  本报告从背景、意义、互动主体、行动研究四个方面对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展开讨论。

  首先,选择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研究的背景。民政部2021年《关于加快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的通知》,将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纳入民政工作重点,到“十四五”末,实现乡镇都有社工站、村社区都有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目标。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招募专门人员设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来解决乡村社会问题的“痛点”,这是农村社区治理体系建设的创新。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是希望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社工站在政策的强势推动下,已经相继建立起来,下一步是如何在搭建好的平台上开展一些实际工作的问题。目前的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还没有基于“实际需求”建立起系统应对机制,更多的表现为政策推动力,由于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立和推进的特殊性,在建设过程中出现违背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行政主导”倾向。

  目前有一系列针对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研究,有的是从农村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和现状展开的,从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行动的全流程展开监测和评估,能够从微观操作、有效干预、协同治理、优化路径等角度来优化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

  第二,从研究意义上讲,研究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能够提出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生力量的作用空间,拓展乡镇地区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有助于建构具有地方本土特色社区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构建“后扶贫时代” 乡村社会协同治理长效机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及社会治理理论体系。宏观意义上能够巩固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利于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微观意义上有助于规范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设标准和服务流程,厘清互动主体的作用关系,提高农村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第三部分是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互动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研究农村问题、社会工作的教师和同学,有一部分参与到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实际的建设和项目的评估过程中。慈善机构和志愿者等外部力量也给予乡镇社工作站以支持,弥补社工站资源匮乏的部分困境。省市县乡四级民政部门给予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最多的支持。由于定位不同,发挥的具体作用有所差别。省级民政部门主要发挥制定政策、指明工作方向的作用。市级民政部门主要是协助督导,向乡镇社会工作具体部门派驻监督和支持人员的作用。县一级民政部门主要做规划具体项目、具体指导的工作,乡一级民政部门根据地方特色,具体开展实践工作。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具体运作过程中有四个作用主题,民政部门采用项目招标的方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承接项目,并向社工站派驻社工力量和督导力量,指导在站社工完成承接项目所设定的任务。社会工作者向社会工作机构反馈工作成效,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完成民政机构支付项目的目标任务。社会工作者在搭建的平台上,采用专业工作方法——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向向农村社区和居民提供具体的专业服务,同时协助民政部门开展一些服务工作。

   第四部分是报告的核心部分。为了使目前的状况有所转变,可以对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运作的整个过程展开研究。

  第一个是基层服务理念转变的行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和县级民政部门之间的关系紧密,既有县级民政部门的支持,又受到县级民政部门行政体系的制约,面临嵌合困境,有可能被民政部门吸纳进去操作具体民政事务而丧失了最早设立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初衷。这一点也是因为一直以来中国农村的社会工作大致等同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和社会工作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和区分。

  另外一方面,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项目一般由市一级社工机构承接,县级社工机构比较少而且实力比较弱,市级社工机构以往开展的社会工作多集中在城市社区。在开展农村社会工作的时候存在城市社会工作服务模式路径依赖困境,面临扎根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工站通常会采用招募本地社工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能够推动在地化社工运作模式。

  由于农村社会工作的特殊性,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开展具体专业服务活动的时候,应当纠正过度关注活动、指标化服务供给策略,摒弃不接地气、脱离群众的理念,理解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的需求,进行精准化专业识别,提供精细化专业服务。

  第二个是优势资产挖掘建设行动,乡镇社工作作为服务平台和载体,目前的发展状况是承载一些社会工作者来提供专业服务,在现阶段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占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社工挖掘和运用服务对象的个体、家庭、社区优势,对接国家兜底保障和社会治理政策,发挥引导和支持作用,发挥政策优势、在场优势、信任关系优势。发挥服务对象的内生发展动力,达到服务的农村社区公共参与、互助合作、文化认同、环境友好的目标。

  第三个是责任分担建构行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这样的一个平台,承载着多个主体的互动关系。责任主体和部门割裂有可能造成福利传递不畅的状况,服务招标方-县级民政部门,服务承接方-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提供方-社会工作者,服务承接方-农村社区及农村居民,同时还有志愿组织、慈善力量等服务主体,这些主体的协调和互动,会影响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作用的发挥,因此从制度定位到机构运行,从民政部门到社工机构,从社工到服务对象,从志愿参与到提升服务,理顺相互关系,建立责任分担机制。

  第四个是发展性农村社会工作建构行动,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是实现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跨越台阶的重要转机。受到社工站定位、资金、人员的限制,目前社工站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能够发挥的专业作用受到了更多限制,还未发挥预期的完整作用。以往的互动传导机制是从上而下的政策传导机制,比较少考虑到农村社区和居民的偏好。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建立和发挥作用,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因为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驻站社工是直接面对农村社区和居民的,能够发挥自下而上传递基层需求和愿景的机制。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的完善和高水平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建立起农村社会工作行之有效的行动办法,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不再只是城市的专利,而深入到农村地区,提升基层民政服务水平和乡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

  (作者: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教师、博士殷玉如)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