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定 封银曼: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要把握的关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29 14:5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要进一步把握好“四度”,即着力把好学习的深度、悟思想的高度、办实事的温度、开新局的效度。

  一. 把好学习的深度

  “四史”联系紧密,融会贯通,各有侧重,把好学习的深度,就是要加深对党的历史和党的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一是从体系上把握好“四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讲清楚区别和联系。“四史”之间,时间上有交叉,空间上有重叠,内容上有侧重,体系上有连贯,核心是党史,主线是党的初心使命,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从内容上把握好“四史”的重点,讲清楚主题主线、主流本质。要深刻认识“三个来之不易”“三个深刻改变”“四个伟大成就”,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党史侧重讲党从产生到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苦难辉煌,要讲清楚为什么只有党才能领导中国,党的性质和宗旨是什么,在完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党付出了哪些巨大牺牲和作出了哪些巨大贡献。新中国史侧重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迎来了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要讲清楚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改革开放史侧重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到迈向富裕阶段的历史,应讲清楚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社会主义发展史侧重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的历史。要讲清楚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三是从理论上阐明为什么我们最有理由政党自信和“四个自信”,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政党自信和“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从历史逻辑而言,建党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史性地取得了“四个伟大成就”,完成了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迎来了强国大业。中华民族被重新凝聚起来,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党史、新中国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光明,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始终站在真理的制高点和道义的制高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坚持唯物史观,秉持“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把好悟思想的高度

  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悟思想。一是感悟真理和实践力量。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要深刻认识党为国为民作出的伟大贡献,感悟党始终不渝为民的初心宗旨;学习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尤其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传承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铸就的伟大建党精神和精神谱系;从党的非凡历程中领会马克思主义如何深刻改变中国、改变世界,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增强历史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坚持正确历史观。要把唯物史观作为学习历史的根本方法,坚持人民立场,用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看历史,以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和党中央有关精神为依据,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科学评价党史上的人、事、物、魂,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从而达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目的。三是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逻辑关系。新中国历史是个整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奠定了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是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进行了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此,要坚持“两个不能否定”,这是整体把握新中国发展历史逻辑的根本遵循。

  三、把好办实事的温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这是观照现实,推动工作,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的价值旨归。大道至简,行胜于言。把好办实事的温度,就要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更加深入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吹响“为群众办实事”集结号,针对群众要办的事出实招。让人民群众在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过程中,增进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一是聚焦最困难的群众办实事。按照 “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织密关爱服务网络,精准扶持,防止返贫反弹,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进展。要全面解决涉及贫困户的用电卡脖子、用网等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好受涝灾和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众衣食住行等民生保障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困难企业在资金等方面的后续发展问题。二是聚焦最现实的利益办实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最现实利益总是很具体的。在新发展阶段,群众对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关系切身利益的问题有更高要求。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里,把时间和心思化在基层的田间地头、社区、寻常百姓家,把感情沉下,把问题带回,开门问策、问需于民。各职能部门协调联动,及时跟进服务,做问题的“终点站”,不做矛盾的“中转站”,力破“中梗阻”,打通政策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把党的惠民政策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实惠。三是聚焦最突出的问题办实事。做无定法,贵在得法。看问题要看主流,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这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原理。在新发展阶段突出的问题很多,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招工难、大学生就业难、脱贫人口后续扶持致富、关键技术瓶颈的问题等等,需要职能部门不“走过场”、不“做虚功”,“送服务上门”。我们的稳经济、保民生、促发展“六稳”“六保”举措;有些地方探索的召开政银企合作洽谈会,帮企业融资;深化企业“保姆式”服务,帮企业招工;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等等,就聚焦突出问题,“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了主要矛盾。四是聚焦最具体的工作办实事。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等都需要具体的应对之策去破解。要在“办什么、如何办”方面问需问计于民,发扬“马上就办”精神,把党的政策带下去、把群众的问题收上来,推动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解决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有些地方探索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国健康码“一码通行”、深化“放管服”和“证照分离”改革、河南正在开展的“万人助万企”活动等等都是具体的办实事工作,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赢得了群众的衷心拥护。

  四、把好开新局的效度

  党史学习是为了学习好、总结好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传承好、发扬好党的成功经验,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勇气和力量。把好开新局的效度,就是要把所学所悟所思所得及时转化为理性认知、实践动力和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锚定“两个确保”宏伟蓝图,落实“十大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新征程上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在新时代,河南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是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两个确保”是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河南生动实践,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奋勇争先、更加出彩”殷切嘱托的具体行动,有利于进一步在全省上下聚神聚智聚气聚力。做到“两个确保”,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持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四张牌”等重大要求,把准战略方向、突出战略重点、明晰战略路径,在中心城市“起高峰”、创新开放“建高地”的同时,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作为重要载体,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通过实施一大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来育先机、开新局。

  新征程新形势新任务,对领导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要求。要开展好省委决定的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要围绕提高领导现代化河南建设的能力水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提升党员的“三力”;通过对干部务实管用的专题培训,在实战中提升专业能力;全面开展平安单位(村、社区)创建活动,为全国大局稳定作贡献;加强作风建设,鼓励干部会作为、能作为、敢作为;加强“墩苗育苗”,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储备干部。

  【作者:刘明定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博士 封银曼 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院长 教授; 本文是2022年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红旗渠精神的生成逻辑、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22DWT077),受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博士科研启动资金资助。】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