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淼:创意和科技赋能的河南文旅文创融合策略探析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2-12-30 15:25

  “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把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纳入实现文化强省“十大战略”。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以文化创意创新支撑国家创新高地建设,以文化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涉及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涉及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全社会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因此认真研究我省文旅文创融合的发展,尤其是研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背景下,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机遇、成效,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等,对推动我省文旅文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文旅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思路:我省文旅文创融合应立足河南作为华夏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中华民族之魂的战略地位,想方设法盘活做大现有资源,创意先行,科技赋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手段,对市场消费主体进行精确化、系统化的消费行为画像及市场需求分析,形成一批独具特色、主题鲜明的文旅、文创线路。因此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应以资源高效利用为基点、“文化创意 + 科技创新”为主线,将各项资源协调配置与发展主线有机结合,建立全省域视角的要素协调平台,提升区域文旅文创产业耦合度与融合性,协同文旅、文创与经济之间的发展关系,探索文旅融合产业新形象与新品牌。

  一、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的引领力与协调力。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成立高规格领导小组,发挥政策、法规、规划与计划方案等对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鼓励、引导、监督和保障作用。转变观念,将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激发产业发展的动力。总体布局,建设一个能够总览全局的资源数据库、建立资源管理平台,做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合理调配传承创新,在不断细化、优化、固化各项政策、方案的基础上引领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二、加强科技支撑,融入“互联网+”模式,增强资源的渗透力。利用科技优势,通过计算机、网络、多媒体、通信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发挥科技元素在产品开发、资源保护、园区建设、市场开拓、企业服务与管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带动作用,实现数字化建设,提高文化旅游创意水平,推动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科学发展。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项目”即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经过大量的创新实践寻求最佳视觉表达的范例。其中“声”“光”“电”“画”等高度集成化与智能数字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借助科技之力,还可以有效促进河南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产业融合和行业联合,实现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三大支柱产业的无缝对接,提高旅游者在吃、住、行、游、购、娱过程中的便捷性和享受度。把科技手段融入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

  三、开发新兴文创项目,以“文化+”“旅游+”模式提高资源的“带货力”。在文旅文创与新兴技术不断融合的当下,我省应打造一批富含潮流元素的“劲旅”。注重创意,找好“卖点”,利用现有文旅资源,开发具有文化元素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推出一批“网红”“出圈”的文创精品。大力发展沉浸式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 如依托历史街区如郑州二砂、 洛阳涧西等老工业基地, 打造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 推出一批文创精品, 创意引领,紧扣时代消费主题,推出满足民众精神需求的场景式产品,壮大文旅文创市场主体, 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大力开拓“云端”项目,云展览、云体验,加快推进诸如龙门石窟、殷墟等大遗址数字化保护展示, 推出一批数字文旅文创示范项目, 持续推动传统节日的IP化打造, 加快数字文旅资产化, 推动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跨界融合。

  四、积极培育立足本土资源的市场主体,增强资源的核心竞争力。集中资金、人才和政策力量,打造有品牌效应的文化、旅游、文创明星产品,利用河南本地特有的文化或地域优势,打造独具一格的有核心竞争力的胜地。河南有众多极具文化底蕴的文旅资源,例如依托郑州、开封、洛阳、安阳四大古都, 可以打造四大国际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依托商丘、朝歌、浚县等古城, 黄帝故里、老子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里以及许昌神垕钧瓷小镇、洛阳三彩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可以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名景。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与河南地方文化特色, 可以推出更多类似《唐宫夜宴》《水月洛神》《龙门金刚》的创意演出,形成中国特色、河南特质的原创精品和扛鼎之作。这些特色文化打造的独有品牌才是一批具有不可替代价值的市场主体。

  五、积极培育市场消费群体,提高资源的向心力。旅游经济保持优质消费群体的黏性,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消费者的需求和认同才是旅游经济成功的关键。在当今社会中,消费者旅行是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开始追求精神需求的满足,这就需要企业和政府充分进行市场调查之后开发产品,并及时收集反馈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不断开发出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产品,拓宽我省的消费市场。 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开发为例,在开发过程中注入河南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河南精神的传承,打破了历史的空间维度,2021年6月6日,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正式对外开始营业,首月就累计接待游客10万人、剧目演出接近2000场,展现出良好的文旅市场效应和品牌效果。这种文创文旅产品不仅关注外在演出效果,更直抵中原文化、黄河文明的内核,满足了旅游者的人文情怀,大大提高了对消费者的向心力,值得推广和借鉴。

  六、解决文旅文创人才瓶颈问题,提高资源融合的智慧力。人才就是生产力,河南省文旅融合的发展离不开既懂文化又懂旅游的复合型人才。人才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培养为本土“量身定制”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队伍和高端创意人才,助推高质量融合。首先,现有培养体系中,绝大多数院校都是文化产业人才、旅游产业人才分开培养,两者缺乏交叉,导致学文化产业的不懂旅游、学旅游的不懂文化产业,不利于推动文旅融合的发展。因此建议河南省在省内高校中开设文化旅游专业,培养文旅产业专项人才,或者在省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文化产业的部分课程,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加入旅游管理的部分课程,提高人才的综合实力。其次要加大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引进力度,提供人才引进的政策待遇和发展环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国内外紧缺人才;第三要发挥教育与培训资源的优势,引进国际培训机构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培训理念,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步伐;此外还要积极推进旅游人才的再培训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业务骨干到境外深造,构建专项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总之,河南要积极打造“借智、融智、汇智”工程,加速行业人才和跨行业人才培养,建立专家库,借用外脑,集中智慧,把河南打造成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人才集聚地,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七、重视各媒介平台的精准推介,增强资源的号召力。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也需要好的营销策略。我们不仅要完善河南省自己的媒介推广平台,还需要用好国内国际媒体资源。如今,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在不断变化,必须在深入市场调研后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取向再结合河南省的文化、旅游特色开发相应的文化产品和旅游线路。因此营销过程中应当注重品牌效应,借助各种媒体渠道,尤其是新媒体视频平台及社交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网络营销的优势不言而喻。当下最流行的新型社交媒体是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政府可以借助抖音App策划“网红景点”营销,比如陕西西安的 “不倒翁小姐姐”抖音短视频成功使陕西西安的大唐芙蓉城成为“网红”打卡地。除了短视频,小红书这类新型分享类社交媒体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发旅游记录、体验记等帖子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通过粉丝转发使游客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河南省的旅游资源,进而提高河南省在旅游方面的影响力。因此,政府应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打造“网红”旅游地,将河南省旅游景点带动起来,占领更多的文化旅游市场份额 ,以文化平台促文化融合发展,成为“网红”打卡的旅游胜地。

  【作者:赵淼,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批准号2022ZT28】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