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家增 李景照 张景奇:关于规划伏牛山国家公园的思考与建议
国家公园,顾名思义,是国家全体人民的公园,是为了人民利益设立保护野生动植物与自然资源,并为公众提供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场所。1872年美国设立黄石国家公园,算是国家公园的先驱,目前全世界共有国家公园1200多个。由于管理不善,1995年黄石国家公园曾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清单。
我国国家公园特色及其发展历程
我国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是在借鉴世界各国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坚持四个自信,经过全面系统研究分析,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概念与建设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国家公园规划建设的理念是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与全民公益性。
2006年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宣布成立,算是我国国家公园的早期探索;2008年黑龙江汤旺河国家公园得到有关部门批准;2015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发布,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先后得到批准;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发布;2018年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2019年《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印发,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5个国家公园;2022年,国家植物园(北京)、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也相继挂牌成立,《国家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为国家公园规划建设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建设美丽中国。
伏牛山区地理概况
河南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区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黄河与淮河横穿而过。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横穿河南,中国东西地形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纵穿河南,中国三大水系黄河、淮河、长江(汉水支流)都流经河南,造就了独特的山川地貌、气候与生物资源。东部黄淮平原沃野千里,人口密集,是我国重要的粮仓;西部山区地质、矿产、生物与水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奇特,适宜发展地质文化旅游、生态农业、森林畜牧、中药材等产业。
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是秦岭东部最大的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八百余里。伏牛山是长江、黄河与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位于中国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的中间地段,地质、生物与水资源丰富。近年来,河南省在伏牛山区先后建了宝天曼、伏牛山、恐龙蛋、丹江湿地等一批自然保护区群,各部门还设立了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类自然保护地。
2006年,在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与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恐龙蛋化石群国家自然保护区、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基础上组建申报了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属原国土资源部门管理。2010年,伏牛山北坡的栾川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与嵩县白云山、木札岭等也申请加入了园区。目前,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包括西峡、内乡、栾川、嵩县、南召境内的伏牛山主体,总面积5858.52 平方公里,隶属林业部门管理。伏牛山区地质遗迹典型、生物资源丰富、文化旅游景区众多,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具有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资源条件。
伏牛山区资源特点
伏牛山区生态系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原真性和完整性,生物多样,地质遗迹、文化旅游、水资源丰富,规划建设国家公园优势明显。
地质遗迹典型。伏牛山位于中国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中部,是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碰撞挤压抬升形成的中国中央造山带的一部分,历经数亿年地质演化历史,留下了独特的山川地貌与典型地质、古生物遗迹。大陆复合造山形成的沟-弧-盆体系、俯冲断裂构造、商丹古缝合带、花岗岩地貌、岩溶洞穴与恐龙蛋化石群等都是独特的地质遗迹。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数量种类繁多,目前鉴定分类共8科13属41种,是研究恐龙生殖习性、灭绝、古气候与古环境的重要化石资源。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开展地质科普教育,伏牛山已成功申报世界地质公园。
生物多样性明显。伏牛山位于北半球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上,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已统计的野生动植物有5000多种,其中珍稀动植物有100多种。山区树木常见华山松、马尾松、油松等针叶树以及水杉林、侧柏林,沟谷地段零星分布常绿阔叶林。山区地形相对高差达一两千米,山地动植物类型垂直分带明显。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半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山顶矮曲灌丛与草甸等。大面积原始森林多分布于海拔1300米以上,以锐齿槲栎、短柄枹、华山松、白桦、槭属植物为主的森林群落。伏牛山区现有各级保护植物60余种,珍贵树种有香果树、连香树、红豆杉、水曲柳等。中药材植物有山茱萸、丹参、夏枯草、金银花、野菊花、艾草等上千种,为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类、两栖类、鱼类、爬行类、昆虫类等上千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约50种,包括我们熟知的金钱豹、金雕、大鲵等。依托山区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与原始森林等,成功申报了宝天曼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伏牛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寺山和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淡水资源丰富。伏牛山是中国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老鹳河、丹江、淇河等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的重要补给水源,湍河、赵河、白河、唐河等向南经汉水注入长江,伊河等向东北注入黄河,沙河等向东南注入淮河。山区水资源丰富,是我国中央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生态环境关系着周边丹江口、鸭河口、陆浑湖、赵湾、昭平台等饮用水库区的水质。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并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强调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长远发展与人民福祉,促进南北方协调发展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为了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建设并申报了伏牛山、丹江湿地等国家自然保护区,丹阳湖、湍河、白河、唐河、陆浑湖等国家湿地公园,石门湖、鸭河口、望花湖等水利风景区以及丹江风景名胜区等。
文化旅游景区众多。伏牛山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利风景区与风景名胜区等旅游资源,著名旅游景区有老界岭、宝天曼、老君山、鸡冠洞、白云山、龙峪湾、木札岭、尧山、五朵山、恐龙遗迹园、丹江口水库等,各种公园与风景区的基础设施与自然资源为组建国家公园提供了基础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还有南召猿人遗址、楚长城遗址、淅川荆紫关、内乡县衙、花洲书院、丹霞寺、文殊寺、香严寺、菩提寺、云岩寺、塔林、石头村、韩信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与干渠、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黄山遗址等,它们也是伏牛山规划建设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有利基础设施条件。
伏牛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议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实践探索国家公园战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通过对山区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整合,规划建设国家公园,探索自然资源有效管理与合理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对发展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振兴乡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22年,国家林草局表示,我国将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对于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固碳减排等意义重大。首次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分别位于东北、西北、西南、华南和东南,中东部省份还没有一个国家公园,规划伏牛山国家公园可以使中国国家公园布局更加合理。针对规划建设伏牛山国家公园,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协调发展。伏牛山位于三门峡、洛阳、南阳、平顶山等市的交界地带,山区资源分散开发建有不少旅游景区与保护区,地方发展各自为政缺少协调配合。组建伏牛山国家公园整合县市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草、水利、住建等部门资源,解决区域重叠与多头管理的历史问题,统一规划山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地质旅游、自然科普教育,建设美丽乡村。建议河南省政府设立伏牛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推进伏牛山国家公园规划建设,整合山区各类自然保护地,并将各保护地管理机构整合入公园管理局。管理局统一规划国家公园布局,组织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制定伏牛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并与地方政府、集体组织协调划定范围。
分区兼顾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国家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国家公园根据功能定位进行合理分区,划为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实行分区管控。伏牛山区规划国家公园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南北气候过渡带与山地垂直分带生物多样性、珍稀动植物与原始森林、中央造山带典型地质构造、恐龙蛋化石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水源地等。主要保护对象分布区域优先划为核心保护区,以外的区域划为一般控制区,兼顾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
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治建并举。伏牛山区矿产资源丰富,金、铜、钼、钒、石墨、蓝石棉、独山玉、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石材开采众多。部分矿区及周边大气粉尘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少矿区由于资源枯竭或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废弃,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建议因地制宜进行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典型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可以规划设计矿山地质公园,一般矿区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用地,资源再利用过程中完成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公园管理机构应按照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组织实施相关建设活动,摸清保护、宣教、民生等基础设施状况,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节约成本,并建设完善必要的保护、管理、服务和应急设施等。
【作者:郭家增 李景照,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张景奇,单位:泌阳中联新材料有限公司。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2022ZT55)阶段性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