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经济专家谈丨王喜成:时刻不忘“国之大者”
——省政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的民生思考
新年伊始,为了解决近年来新冠疫情尤其是当下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困难,河南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的通知》,决定让河南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同时发动,在全面释放消费潜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培育壮大新动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着力稳定外资外贸、保障和改善民生等6大领域,共推出90项措施,从而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仔细研读这一文件,认为其举措对促进我省经济稳定向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尤其是这些政策在民生领域含金量足且力度空前。
手笔宏大
从河南省这份文件和今年1月3日新闻发布会上的信息看,河南将持续聚力抓投资,以实施重大项目“双百工程”为牵引,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建设重要项目挂图作战系统,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目前,已遴选省重点项目2500个左右,年度投资约1.8万亿元。其中,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启动100个左右百亿级重大项目。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等10大领域,梳理出1万个左右重大项目,建立任务台账,落实推进责任。通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一系列举措,带动2023年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15万亿元。可以说,无论是投资项目的数量,还是项目投资总额,都彰显出省政府巨大的推动经济恢复与加速发展的直接力量。这是当前疫情形势下,河南破解经济发展困局的多功能组合拳,气魄宏大,动作宏大,意义宏大。在这些项目推动下,全省各地将迸发出因为投资较快速度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的新态势。
同时,河南在民生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扶持。如据有关文件,为有效缓解基层财政运转压力,省财政下达80亿元疫情补助资金。而且省财政还安排重点市县补助50亿元,主要用于弥补受疫情影响较重市县落实按有关要求实施方舱医院建设、保障核酸检测能力、接受异地转运人员等应对疫情事项的财力需求。安排困难群众生活保障补助30亿元,主要用于资助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对灵活就业人员实施临时救助。其他还有为了帮助残疾人,河南又出台了轮椅假肢等辅助器具补贴办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重点补贴对象为低保、特困供养家庭残疾人,一户多残家庭残疾人,在校残疾学生等。以上措施,可谓处处心系“国之大者”,既具体切实,又温暖感人。
要在精准
实施以上政策,解决民生问题,关键在于精准。我们知道,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就是民心。要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先要明确民生的要义和内涵。解决民生问题包括:一是要紧紧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问题,循序渐进地推进,持之以恒办好民生实事。二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要大力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坚持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四是要大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社会保障兜底工程,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做好社会托底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留守妇女、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体系等。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社保是民生之依,分配是民生之源等。如果抓住了这些,就抓住了民生之本、民生之基、民生之源、民生之要。
在这次省政府出台的文件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涵十分突出。如文件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规定就包括“保持就业稳定、持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强化能源和粮食安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4个方面、19条内容,非常具体。其中包括:2023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00万人,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万个,职业学校达标率超过80%;实现市“四所医院”、县“三所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标,推动方舱医院升级改造亚(准)定点医院、三级医院可转换重症病房建设,改造床位不低于1.8万张;有序推进200个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完成6万户特殊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扎实推进煤炭稳产增供,确保省内煤炭日产量稳定在25万吨以上、力争实现28万吨;加大中长期外电吸纳工作力度,力争大负荷期间外电入豫电力稳定在1000万千瓦以上,积极推进存量风电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力争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左右;新建高标准农田53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00万亩,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加强耕地地力保护,筑牢粮食生产根基等。每一项政策都相当精准,既能促经济振兴,又能保障民生,更能温暖民心。
重在落实
俗话说,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做规划,搞制度,推动规划重在落实。省政府的这个文件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之举,一方面是好政策、好措施从天而降,人们可以享受到大量的政策红利,但另一方面也不可忽视政策密集出台的时候容易顾此失彼,得不到认真落实。因此,如何贯彻好落实好这一文件十分重要。
首先,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一定要把握住“有效”这个关键词,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顺应市场规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或者在落实中变形走样。其次,要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强化组织实施。要广泛调研,把情况摸准、吃透,既要注重积极应对短期经济下行和风险冲击,也要兼顾投资的长期效益,不断优化、改进相关措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坚持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再次,各地各部门要将贯彻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与省内相关助企活动结合起来,确保政策落地,确保政策措施精准直达企业、强力护航项目、高效赋能产业、温暖惠及民生、兜牢安全底线,要建立政策措施落实跟踪评估机制,及时将符合条件的政策纳入免申即享清单,加大调度力度,加密调度频次,尽快尽早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尤其是,要时刻不忘“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各地各部门要对“国之大者”强化责任担当,不折不扣抓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始终心中装着人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要对“国之大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常观之察之、思之悟之,践之行之、念兹在兹,做到脑子里装着、心里面想着、手里头抓着,把“国之大者”贯穿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作者:王喜成,省科联原副主席、研究员、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