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红:理论宣传重在以“理”服人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2-08 1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艾思奇纪念馆时明确指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讲人民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既是对广大理论工作者承担起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重任寄予厚望,同时也指出了明确的导向。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理论宣传就必须做到以“理”服人,这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础和前提。

  一、以“理”服人要突出逻辑性

  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深入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曾指出:要从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中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道理,弄清楚其中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

  “三个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准确把握和透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无疑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讲清楚历史逻辑,有助于深刻领悟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但事实证明农民阶级的起义、地主阶级的改良、资产阶级的革命等道路在中国都走不通。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党百年奋斗历程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可以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带领中国人民创造新的历史;可以充分说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历史、时代和人民大浪淘沙的结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

  讲清楚理论逻辑,有助于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增强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要让人民群众理解这一点,理论工作者必须讲出科学道理和理论逻辑,讲清楚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从理论特质上透彻阐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选择;透彻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人类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符合中国的国情,并且引领了世界潮流。只有讲清楚了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理论才可能真正实现大众化。

  讲清楚实践逻辑,有助于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坚定道路自信。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经过反复比较和总结,历史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用科学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解决时代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中国道路是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是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在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并已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实践证明是唯一正确的。

  二、以“理”服人要突出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真正彻底的理论必然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体现在它是否关注和如何关注包括民生在内的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精辟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其核心价值,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彻底性”。它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情怀的执政本色、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理论品格。

  真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必定能说服人。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然都是人民的理论,理论工作者就必须坚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大众的立场,自觉地把理论的时代性、科学性与人民性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同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必须倾听群众呼声,思群众所思,想群众所想,充分反映民情;必须自觉反映人民群众的实践,吸收人民群众的智慧,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只有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才能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

  三、以“理”服人要突出理论的通俗性

  列宁曾对马克思主义与大众化的关系作出经典的概括:“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要传播好马克思主义,不能照本宣科、寻章摘句,要大众化、通俗化。”

  走通俗化道路,就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各种新的宣传手段和平台,使理论宣传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相融合,易于入耳、入脑、入心,让人民群众能看、想看、爱看,使党的理论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

  走通俗化道路,就要不断改进话语体系。理论工作者应该从书斋里解放出来,放弃“专业研究者”的姿态,努力构建接地气、有生气、富有吸引力的大众话语体系,架起科学理论通向人民大众的桥梁。要善于用“知”讲“不知”,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和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用通俗易懂的事例和生动有趣的群众语言深入浅出阐释抽象的理论;要善于以“不知”讲“知”,讲出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或耳熟能详的知识背后所蕴涵的深刻的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在内容和形式上真正贴近人民群众,成为一种可亲可爱可信的理论。

  (作者:杨继红 焦作市委党校副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