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淑丽:实施“文化+”融合 助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2-13 14:21

  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在调研中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强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目前,河南省文化产业在整合文化资源、开发新兴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完善产业布局、人才供给与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等世界观和方法论,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就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系统观念,推进文化跨界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文化价值引领充分体现到经济活动中,为经济、产业和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使其成为建设文化强省的强劲动力。

  实施“文化+旅游”融合,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类型的综合性产业,但其拥有共同的资源基础,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抓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人民群众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河南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历史典故、名人事迹和大好河山数不胜数。按照党的二十大要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河南省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华夏历史文化旅游体验。比如将书店、图书馆、文创产品与旅游景区结合,将历史回忆与旅游演艺相结合,将文化情怀与旅游空间相结合,让文化与消费者旅游有可亲近的视角和更可触摸的路径,从而拓展文旅消费的新场景,增加人们的旅游体验,增强精神力量。

   实施“文化+金融”融合,解决文化产品供求的资金问题。从生产领域来看,由于文化产品的市场价值具有不确定性,一些中小文化企业出现了融资难、渠道少的问题。需要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加大文化企业融资帮扶力度,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企业力度,实现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创新。比如:加大文化特色信贷产品投放力度,探索设立文化特色金融产品等。从消费领域来看,为促进文化消费,对博物馆、文化馆、文旅项目等实行门票免费或者政府补贴政策。对开发的文旅线路和文化产品,采取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等活动,丰富文化业态,激活文化消费潜能。这些生产和消费会有利于文化产业总规模的扩大,使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增长值占GDP的比重提高。

  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河南人文历史遗迹星罗棋布,重大历史事件数不胜数,重要历史人物层出不穷。但河南文化说头多、看头少、体验差。河南省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相结合,提高出版、印刷、传媒、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文化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支撑相关的文化装备、软件系统研制和自主发展,支持文化企业联盟和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文化消费选择,为公众开发提供更多更具创意性、体验性的原创文化精品力作,积极发展在线文娱、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消费新业态。从消费端来讲,“文化+科技”将不同的文化消费资源和要素重新组合起来,为消费者提供前所未有的文化产品服务和消费体验,不断深化公众对新型文化消费的认识,促进以数字化、智能化等为特征的新型文化消费,不断优化新型文化产品、服务的结构和质量,并与其他相关产业进一步融合,产业链不断拓展延伸,催生出新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服务,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从而助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实现。

  实施“文化+人才”融合,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加强文化建设,要靠队伍、靠人才。首先要以高层次文化人才开发为重点,实施文化名家资助计划,实施文化人才“百千万”工程,培育、引进一批造诣高深、成就突出、影响广泛的国内顶尖文化名家,为河南省文化产业转型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其次,加强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人才储备,在公众与文化资源之间搭建传递知识、价值与美的桥梁。第三,加强智慧文旅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河南高校可从课程设置、专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科研实践等教学科研具体措施上发力,真正提高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推动文化行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养高学历、专业化人才。第四,完善文化领域人才的发现、使用、评价、流动、激励和储备机制。综合运用公招、遴选、绿色通道等方式,出台文化人才引进优惠政策,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致力于文化的创新创造。比如,积极构建文化技术特派员制度,服务文化装备生产、红色文化弘扬、辅助文化生产和中介服务等工作;鼓励和引导河南省内文旅企事业单位设立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平台等方式,培育聚集一批素质优良、勇于创新、堪当大任的优秀青年骨干人才,为推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实施“文化+媒体”融合,增加文化的影响力。以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首先,亟须培养具备全媒体创意、生产、传播、运营、管理、技术等相关能力,能胜任全媒体流程与平台建设,创新全媒体业态与生态发展的专门人才。其次,媒体要挖掘河南悠久历史、深厚文化资源和人文底蕴,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通过各种线上线下媒体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讲述河南好故事,传播河南好声音,传递河南正确信息,增进世界对河南的了解,拉近河南与世界的友好关系。同时,可以开展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研习营、研讨会,举办艺术展,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高校教师和专家学者齐聚河南,将河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精准把握并夯实群众文化基础,要培树标志性、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加强文化管理和宣传,以高质量乡村文化、群众文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实施“文化+中医药”融合,增加健康文化素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就要把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河南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发祥地,河南的先民们不仅发明了针法、灸法和外治法等,还把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学的说理工具,把道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概念和论点移植到中医学并构成它的重要内容;河南中医药学资源丰富,不仅有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收录了医圣张仲景有关伤寒的部分病证。河南不仅有医圣张仲景,还有大批长期从事医药活动的大家,如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三国时期外科鼻祖华佗,南北朝时期的针灸家皇甫谧,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河南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进行中药材系列产品展示、中医药文化讲堂、中医知识问答、中医药谜语等活动,把文化街区打造成为中医药文化聚集地、中医药健康体验地、中医药旅游示范地,为人们带来多种中医药体验,让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走向大众。

  实施这些“文化+”融合能够带动河南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产业链深度融合、协同互补和资源优化,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实现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共同提高,从而助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

  【本文得到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题项目的支持,项目名称:河南建设文化强省研究(2022ZT15)。吕淑丽,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教授,太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郭倩倩,河南理工大学财经学院研究生。 】

  参考文献

  [1]郑洁.为文化插上金融和科技的翅膀[N].中国文化报,2017-09-30.

  [2]嵇刊,吴双双.文化与科技融合:提升文创驱动力[N].青岛日报.2022-12-09.

  [3]尹丹丹. 为文化产业提供更强金融支撑[N]. 新华日报,2022-5-20.

  [4]郞丽娜,吴晓梅.傩·傩戏·傩文化——仡佬族傩文化媒体化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2,20(05):70-73.

  [5]刘海搏.全力推进五项重点任务 实现文化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N].沈阳日报.2023-01-05.

  [6]彭晓东.发挥中医价值 弘扬中医文化[J].中国食品,2021(20):135-137.

  [7]郝挺雷.聚文化人才之力 筑文化强市之魂[N].厦门日报,2022-11-07.

  [8]薛帅.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N].中国文化报,2022-04-20.

  [9]薛莹,刘文祥.河南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探析[J].绿色科技,2022(01):224-226.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