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专家谈丨许保疆:牢牢守住“两条底线”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2-14 15:59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刻认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对于应变局、开新局,保持平稳健康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重要意义,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首位作用,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不断夯实“三农”工作基础,切实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强化粮食安全意识和责任。一是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底线任务。要坚持底线思维,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坚决落实和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多措并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切实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多措并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产量不下降,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共同维护好国家粮食安全。二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严格执行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确保现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土壤质量不下降。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和“占优补优”,从严从重查处乱占耕地建房、挖湖造田造景等违法行为。严把耕地用途关、利用关、监管执法关,确保“良田粮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三是保护提高种粮抓粮积极性。持续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继续扩大粮食奖补范围和额度,确保新增粮食补贴资金重点向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县和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将补贴资金精准用于粮食生产者,切实提高补贴的精准性、指向性。落实“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求,健全种粮农民利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探索将粮食生产、原粮调出及粮食加工数量折合成地方经济发展指标,由国家对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给予专项补偿,真正“让农民种粮不吃亏,让主产区抓粮也不吃亏”,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平衡协调发展。

  巩固提升粮食产能。一是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建设标准,有效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防灾抗灾能力和智慧化水平,确保按期完成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实现耕地质量和农田产能双提升。粮食主产区要切实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落实配套措施,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把产粮大县建成粮食核心产区,稳步增加粮食总产;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要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口粮田,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二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保护性耕作、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持续采取综合措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提升产出能力。推广循环农业技术,开展补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高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对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要实行剥离耕作层土壤再利用制度。三是增强粮食可持续生产能力。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分解细化任务指标,尽快推动方案施行。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推广节能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有序推进滩涂、盐碱地改造利用,坚决制止过度开发农业资源、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和超采地下水等行为。树立大食物观,鼓励发展木本油料,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拓宽粮油供给来源。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有害生物和病虫害防控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实现粮食持续增产提供技术支撑。

  突出科技支撑作用。一是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明确科技创新公益属性,发挥新型举国体制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的制度优势,整合跨学科优势力量,稳定经费来源主渠道,加速国家和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以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农业科技创新。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通过搭建分工协作核心平台,创建覆盖上中下游农业科技创新骨干网络,构建多学科集成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等具体措施,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效率,持续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二是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提高粮食单产作为主攻方向,大规模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和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高产、高效、可持续的技术和模式,持续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积极抢占世界农业科技制高点,大力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培育和推广一批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更强适应力的粮油新品种,实现主要粮食作物在品种选育、耕作栽培、植物保护、收获加工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再创新、再升级,切实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推动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强化人才支撑作用。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际需求,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现代农业人才培育和新型农民培训,重点加强对村“两委”干部、致富带头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培训,育好用好乡土人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民素质素养的整体提升。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和绩效考核奖励激励机制,构建覆盖农业生产一线、高效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真正解决科技成果应用提高粮食单产“最后一公里”问题。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一是扎实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宣布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党中央最关心的一件大事”。要严格落实总书记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及早干预,对脱贫县要扶上马送一程,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人群”和有自主申报意愿的农户、脱贫户、低保户等十类重点户,要逐户进行核查,定期进行走访,确保符合监测对象条件的应纳尽纳,做到精准监测。二是落细落实分层分类帮扶。综合运用产业发展、稳岗就业、金融帮扶、消费带动等途径,促进困难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能力,发展产业、参与就业,依靠双手勤劳致富;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群,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三是强化监督。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资产效益。过渡期内,建议尽快出台扶贫项目资产管理监督具体实施办法,为管好用好资金项目资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提供政策依据。

  推动帮扶产业发展。一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落实产业帮扶政策,打造产业龙头,做好“土特产”文章,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实施田园增收、养殖富民、乡村旅游、电商流通、消费帮扶、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业带动、金融助力、科技支撑等产业发展行动,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形成优势产业、富民产业、支柱产业,靠产业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二是积极探索帮带模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利益联结方式,帮助脱贫人口参与现代化生产经营,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工作实践中,尽量将产业项目的资产权属和收益下沉到村到户,把更多机会和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三是抓好消费帮扶。把解决好农产品滞销卖难问题作为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重要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好中秋、春节、丰收节、农洽会等时机,发挥农批、商超和电商平台优势,实行线上线下相融合、政府社会同发力,积极开展“网上销售”“产销对接”活动,让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卖得出、卖出好价钱。

  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不仅是党中央对世界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检验脱贫攻坚成色与质量的重要标准和依据,更是新阶段推进全面振兴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性保障,只有进一步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增收,才能夯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础,推动我国全面进入高质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对脱贫人口的技能培训,畅通信息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就业或到经济发达省份务工就业,持续增加脱贫人口工资性收入;对于弱劳力、半劳力脱贫人口,通过建立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的管理机制,帮助其实现动态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加。二是持续增加生产经营性收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三是持续增加财产性收入。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特色优势,通过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劳动力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脱贫群众融入到相关产业发展中,变资源为资产,变资金为股金,变村民为股民,持续增加脱贫群众财产性收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切实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作者:许保疆 单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本文系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项目批准号:2022JC32)最终研究成果】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