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待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逻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01 13:35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具体而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蕴含三重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历史逻辑:从近代以来的历史探索中,找到了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所当然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以失败而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肩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终于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不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到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

  二、理论逻辑:从理论上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其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过去几百年现代化是西方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迄今为止,世界上实现现代化的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然而,中国式现代化将使14多亿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会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其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的,天然蕴含着共富共享的价值追求。因此,追求共同富裕必将贯穿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其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其五,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本质要求是实现某个目标所需要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条件。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就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串联式现代化的特殊性,中国式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联式的叠加型和跨越式发展的现代化,需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性质是我国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最显著的社会属性。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对内压迫剥削、对外侵略掠夺和制造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共同富裕和造福全人类的现代化。三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方面,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治方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文化方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社会方面,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生态文明方面,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大国担当和世界情怀。我们党一贯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五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个文明”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今天的“五位一体”,反映了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要追求的是经济发展、政治健全、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美丽等各方面整体推进和协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五大文明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现代化。

  三、实践逻辑:在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必须坚持五个重大原则

  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必须随时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五个重大原则——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是根植于这个本质要求和最大优势之上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在续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文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就一定能够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靠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然需要坚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党和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五个重大原则为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领导力量、实现路径、价值取向、发展动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就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秦待见,中共焦作市委党校教授)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