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凯: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09 09:58

  摘要: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脉相承,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一帜相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基因一根相连,与“两个大局”互相交织的实践场域一体相依,共同构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逻辑。

  关键词: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生成逻辑

  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治家的深厚理论素养、巨大理论勇气和实践自觉,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谋篇布局、治国理政,在守正创新马克思主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开展了一系列新布局、新实践,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形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

   一、理论之源: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观一脉相承

  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尽管没有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观这一术语,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体现在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以及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两个维度。一方面,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科学理论在促进思想解放,引领社会变革中的作用,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就高度重视科学理论的作用,认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强音呼唤无产阶级政党要有自己的科学理论来引领时代潮流,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的强势主音倒逼无产阶级政党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来抵御错误思想侵蚀,为帮助无产阶级冲破资产阶级编织的思想囚笼,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科学指南。另一方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反对把理论教条化。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工人运动实践发展和革命的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在实践过程中,针对一些组织和团体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存在把理论口号化和教条化这种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科学来研究,反对教条主义,这实质上是要求包括无产阶级政党在内的工人运动的团体、组织和个人要正确地对待理论,不能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口号来宣传,还要把它当成科学去研究,但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不仅自己坚持原原本本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写了大量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做出了大量新的科学阐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观。列宁从理论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相统一的视角,用大量篇幅来系统阐释先进理论对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作用,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列宁要求全党既要原原本本地学,又主张联系实际,反对简单地拿来和照搬,要求结合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特点具体地、创造性地、革命性地应用理论。经典作家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习近平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渊源。

  二、历史之承: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一帜相随

  早在建党前夕,党的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等就已经开始通过在大学课堂教学、创办报刊、发表学术文章、开展社团活动等方式,向社会大众译介和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并对这些著作中的重大观点、基本原理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和阐述,在全国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知识分子中和广大工人群众中的影响,为提升工人文化素质、增强工人阶级觉悟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党成立后不久,就成立了人民出版社这一出版机构,用于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为广大群众学习科学理论提供了便捷途径。除了成立出版机构,党还建立了形式灵活多样的工人夜校、农民讲习所等培训机构来对工人、农民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培训。尽管这个阶段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和宣传上热情高昂,但此时党由于刚刚成立不久,在如何科学对待和有效运用马克思主义方面还在探索实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植根于脚下的中国土地,强调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主观主义,在对中国国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重视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重点是领悟贯穿其中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同志强调:“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这实际上指出,学习科学理论不是只记住具体的只言片语,而是要掌握理论的精髓和实质,将理论应用于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之中,应用到本单位、本部门的具体工作当中,一方面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不能丢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要求讲新话,结合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和壮阔实践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新的理论创造。苏东剧变后,国内外敌对势力弹冠相庆,历史终结论等偏执论断一度甚嚣尘上,党内一些党性修养不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同志受这种声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还行不行,共产主义还灵不灵”的困惑和质疑,针对这些杂音和困惑,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不畏风险挑战,坚持和捍卫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二十一世纪以降,党情、国情和世情都在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经济发展方式进入一个转型升级期,国际局势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拓展和深化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观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要求,针对马克思主义鲜明特点、价值意蕴等方面,坚持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方面,做出一系列新战略、新部署、新安排,全面发展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了内涵深刻、内容丰富、特点鲜明、意义重大的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

  三、文化之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基因一根相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饱含着中华民族最精髓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血脉基因和性格生成的重要密码,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和天下为公的大道之追求,马克思主义者为全人类谋幸福、求解放,为劳动阶级的利益奔走呼号,致力于实现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习近平同志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不负人民,主张以人民为中心,从致力于摆脱贫困到脱贫攻坚,从实现全面小康到立志实现共同富裕,既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民本思想、天下为公的思想精华,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的鲜明立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世俗性而非宗教性文化,主张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立德修身、自强不息、知行合一,摒弃投机取巧、不劳而获,无论是小康的追求还是大同的理想,无论是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还是疆域开发、市镇建设、发明创造、社会生产,都反映了依靠一代又一代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而不是寄希望于神明来创造美好生活,把奋斗本身当成一种幸福的文化内涵。穆穆周礼、赫赫秦制、泱泱汉风、煌煌唐韵、烁烁宋词,之所以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不仅来自这些文明成果本身,更因为这些都是奋斗的结果。马克思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主张无神论,关注的是现实的人,主张劳动价值论,批判食利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精髓有融通之处。习近平同志强调干在实处,主张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依靠团结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极具反抗压迫精神,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来推翻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剥削和压迫制度,习近平同志汲取了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在领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回避矛盾和问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于应对风险和挑战,敢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

  四、实践之基:与“两个大局”互相交织的实践场域一体相依

  实践出真知,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在“两个大局”互相交织的实践场域中形成的。新时代的中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重大风险都是前所未有的,能否抓住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如期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关键在于我们党能否坚持和发展好马克思主义,实践的新要求呼唤着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观要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习近平同志在统筹“两个大局”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旗帜鲜明地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来治国理政,谋篇布局,把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放到社会主义500多年发展历程的宏大历史视野中去考量,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阔实践中去审视,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视野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考察,从指导思想论、精神之“钙”论、全党“真经”论、归根到底“行”论、文明进步论等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价值意蕴进行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揭示。在如何践行马克思主义方面,反对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完整、全面、发展、系统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反对机械的学习和断章取义的理解,要求结合实际地运用和掌握,既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又提出了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要掌握精髓和实质,不可断章取义、厚此薄彼、浅尝辄止,同时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斗争批判,在维护、捍卫马克思主义上向来是立场坚定、绝不含糊,敢于斗争批判错误思潮,通过解决重大难题和挑战的具体实践来正本清源,批判了那种妄图虚无和弱化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让我国抓住了时代发展的重大机遇,经受住了来自各方面的风险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实践成就,也为在实践基础上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

  总之,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是我们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的理论指南,只有坚持以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领悟其中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才能更加自觉地践行好党的初心和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作者:马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 基金项目:202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研究”(2022BDJ012)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