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刚: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10 13:3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及与其它文明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深入把握和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对于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推进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澄清“文明冲突论”的错误观点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独特的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主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建设“文明先进”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文明观”的概念,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对外开放中要遵循“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主张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江泽民提出了“政治文明”的概念,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尊重各国文明发展,积极开展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形成了“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基本维度。在不同文明之间,主张“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这些重要观点,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与其他国家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达到了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的程度。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既反映了现代化世界文明发展的共同特征,也体现了立足具体实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是一种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其一,它是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引的文明观。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推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坚持文明平等交流借鉴,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其二,它是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的文明观。坚持文明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强调尊重各国文明的发展,利于各国共同参与全球事务治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人民至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正如习近平指出,这种文明新形态“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其三,它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文明观。习近平指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坚持“命运与共”,主张各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整体发展联系起来,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其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交流才能促进文明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这种独特的文明观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的价值判断,即以尊重文明多样性为基础,在交流中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精华,为文明提供发展动力。其二,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互鉴”即互相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习近平指出,“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尊重文明差异,坚持文明平等,是文明互鉴的前提。不同文明之间只有相互包容、相互交流,才能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向前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文明观,秉持平等、谦虚的态度,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彼此借鉴,体现了这种文明观所特有的价值追求。其三,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习近平指出:“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共存”即共同存在、并行不悖。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文明观,不同于西方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强调“文明共存”,即“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主张文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互鉴、包容,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有别于西方的全新形态的人类文明,它所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有力批驳了“文明冲突论”的错误观点。一方面,从文明观的维度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马克思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形成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本质属性来看,这种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它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从历史发展来看,这种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形态是“新生”的,它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国强必霸的逻辑。另一方面,批驳了“文明优越”“文明冲突”的错误观点。西方现代化文明自发源起,便具有扩张性、以资本为中心的特征。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成果”使得西方国家鼓吹自己的文明在政治、社会等方面具有普遍适用性,形成了文明优越、文明冲突等观念。这些错误的文明观存在着西方与东方对立的偏见,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它试图借助于西方经济发展的优势,贩卖资本主义的“文明观”。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主张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打破了西方文明霸权,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反对各种形式的文明优越论,超越“以资本为中心”的逻辑,实现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性质,代表了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全新人类文明形态。

  【作者:王新刚,法学博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梦鑫,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本文系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两创’思想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意义研究”(2023-JCZD-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相关阅读

  王新刚: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

  王新刚: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