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 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13 14:2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依靠传统发展模式难以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数字技术成为激活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路径。《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数字河南,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数据资源能够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促进要素高效配置,二者通过拉动县域经济的规模扩张和发展质量的提升,推动县域经济增长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河南部分县域网络、通讯等数字基础设施薄弱,存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慢、产业引领力不强等问题,需要依托河南经济基础与人口优势,培育数字经济新动能,增强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以推动河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布局数字基建,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

  数字经济通过引发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效率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推动技术和运行模式的革新。数据生产要素能够克服资源限制、打破产业边界,将企业所需知识标准化、开放化、共享化,促进技术进步并催生运行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业运行效率。数据不仅可以优化生产流程,还能突破资源限制和增长极限,提高传统要素的生产效率。上下游企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协同合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运行效率,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足县域实际,布局数字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快城镇和农村网络普及,推进县域新型网络建设。对于数字基础设施尚未建成的县域,进一步推动4G网络深度覆盖,全面铺开5G网络,为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应用奠定基础。对于已将5G纳入生产管理的县域,如临颍县等,可打造数字化程度更高、网络化连接更广的综合型数字基础设施,规划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促进县域内数字经济聚集,发展软件和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服务业等未来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推进产业融合,以数字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政府应依据河南省各县域特色产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分类指导、差异化发展。对于商城、平舆等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县域,应推动其农业生产向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广智慧农业和电子商务,打造符合优势的农业分销网络和农产品品牌,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对于巩义、长葛等以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县域,企业要积极推动信息化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深耕智能制造,促进转型升级并提高制造业生产质效,打造产业优势。对于虞城等服务业基础较好的县域,企业应利用数字科技加快服务业态和模式创新,提高生活服务业数字化水平。如虞城县具有规范化的电商物流产业园,可依托河南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智慧物流”体系。

  二、引导多元消费,拓展增收空间,助推县域消费扩容转型

  数字经济通过优化消费结构、促进创业增收推动县域消费扩容转型。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为消费者迈向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提供支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消费者个性化要求得到满足,物质需求逐渐转变为精神需求,消费结构得以优化,推动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能够拓宽增收渠道,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可以扩大农产品的贸易范围和客户群体,打通从农副产品到网货的销售通道,帮助农民创业增收,提高县域居民消费能力。

  发展数字平台,引导县域居民多元消费。依托数字平台推行促销活动,扩大整体消费需求。政府应鼓励企业多渠道、常态化发放电子优惠券,支持县域居民尤其是乡村居民借助电商平台进行消费,如餐饮外卖、平台网购、共享出行,刺激居民消费。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综合服务水平,采用拼购、直播等方式提升消费体验。数字平台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县域居民的消费偏好,推出个性化的消费方式,提升服务供给效率,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县域消费扩容转型。

  借助数字技术,拓展县域居民增收空间。支持县域居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辟增收的新渠道,从而实现消费能力的提升。鼓励新形式的个体经济,支持县域居民依托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增收。探索“互联网+”农产品特色化销售渠道,通过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助力农民增收。河南多数县域拥有特色农产品,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塑造地区特色品牌,提高影响力。深化县域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便利性,缓解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为县域消费扩容提供支撑。

  三、推进低碳生产,加强数据监管,助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

  数字经济通过推动产业绿色转型、构建环保反馈机制促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数字经济依托技术、信息等要素高效配置资源。数字经济的强扩散性使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能够迅速与传统工业结合,赋能精细化生产与管理,实现低投入、低污染、高产量、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生态保护反馈机制。依托数字技术建立数字化平台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之间的绿色三方联动,提高环境监督效率,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向低碳高效转变。当前河南县域内“粗放式”生产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应以数字新兴技术和绿色技术创新为核心改善生产方式。如农业生产中通过信息技术对灌溉、施肥进行精确控制,降低对灌溉用水和化肥的使用,促进生态保护。对于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而言,应推动其向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等低碳高效的产业过渡,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县域经济体系。

  完善数据平台,提高县域生态环境监管及治理能力。政府应以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通过交通、气象、环境质量监测等数据库建立监管平台,提高生态环境数据采集、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对黄河流域的县域,应完善由水生态环境监测、水生态修复等组成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生态环境智能监管能力。栾川、光山等生态县应注意生态风险监测评估,推进动态监测与调控,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确保县域环境监管决策的科学性。

  四、强化信息共享,建设数字政府,提升县域公共服务水平

  数字经济通过均衡配置资源、强化治理能力提高县域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数字化产品具有较低的边际复制成本,促进资源均衡配置。数字化公共服务传播成本差异较小,覆盖范围广,能够实现地区和群体间的均等化。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公共服务的行政壁垒,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数据信息可以辅助政府进行县域治理决策,并降低公共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大公众的监督力度,激励政府提高治理能力,促进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依托数字资源,加强信息共享利用。多元场景开展数字化服务,拓展县域公共服务领域。政府应围绕在线教育、健康服务、智慧社区、智慧文旅等重点服务内容,促进数字资源深化应用,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依托数字技术完善线上教育平台,推进区域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现教育医疗固定资本、人力资本等资源的共享。尤其对县域偏远地区应加强数字素养供给,消除数字鸿沟,使数字化公共服务在县域范围内全面覆盖,激发社会参与活力。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县域治理能力。政府部门要发挥带头作用,积极构建数字政府。加强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服务的融合应用,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和智能化,实现“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流程效率与模式创新。推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县域政务信息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共享互认,提高县域治理现代化水平。优化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完善数字监督体系,配合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及新闻媒体监督,倒逼县域治理提质增效,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淑英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 杜佳颖 郑州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 本文系2022年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2022JC51)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