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立:建立城乡融合流通体系 推动全民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14 13:03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如何以构建高效顺畅城乡融合的流通体系畅通经济循环助力共同富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城乡融合流通体系对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

  (一)畅通循环,提升效率。能够有效深化区域分工,壮大市场主体,提升供给质量,优化需求升级,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对促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畅通高效大循环的良好环境,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有效连接,推动城乡统一大市场形成,实现经济保稳促增具有重要意义。

  (二)充分发展,促成融合。“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区域间、城乡间、行业间的融通互补和联动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城乡、行业发展新格局。建立城乡融合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城乡间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缩小和消除区域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三)数字赋能,推进发展。《河南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发展规划》强调,加快提升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协同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更大范围、更有效率、更高水平循环畅通。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商贸流通网络,合理布局基础设施,搭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城乡、企业、线上、线下充分融合,构建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对我省实现城乡融合、区域联动、市场联通、流通顺畅、经济稳增、全社会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城乡融合流通体系对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一)提升总体富裕水平。流通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基础和导向性作用。城乡融合现代流通体系是以数智化和组织化为基本特征,打破传统以个体为单元的流通模式,提升流通效率,促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乡居民总体富裕水平。一是降低经营成本。以数字化赋能的现代流通体系,将更有助于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中高效处理海量数据,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场景需求,提升流通质量。突破传统流通服务区域限制,实现供需精准匹配,降低信息识别、仓储运输、销售跟踪等多种经营成本。使流通企业、生产销售企业、农业经营者间的流通层级更加扁平化,实现信息高效快速互通,促进流通体系降本增效,降低商品与服务价格,优化居民消费体验,减轻城乡居民生活负担,为共同富裕做出重要贡献。二是延长供应链条、强化链条韧性。流通体系是衔接商品前端生产和末端消费、实现价值增值、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媒介。首先,内畅外联、互通共享的国内外双循环市场体系,有效打破区域壁垒与市场分割。依托新兴数字技术,赋能流通业态创新发展,精准填补城乡数字鸿沟,拓展国内外市场范围。其次,流通过程与供应链条高度重合,通过创新流通组织和业态模式,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衔接,立体化延展供应链条。最后,流通效率助力供应链顺畅与协调。以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和全要素流通为特征的现代流通体系促使产业链、供应链嵌套发展,形成互联互通的功能网链结构,增强链条韧性,提升链条现代化水平,促进价值创造。三是提升生产流通效率。现代流通企业通过物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促进信息在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主体间实时共享,能够快速响应个性化、碎片化、高频次消费需求。现代流通体系具有共享性、融合性的优势,促进研发设计、品牌塑造、营销渠道变革,实现生产与销售协同创新,提升生产流通效率,激发企业财富创造活力。

  (二)缩小城乡差距。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使城乡之间不能形成有效衔接互动的市场流通体系。2022年我国仍有5亿多农村人口,建立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能以有效的市场机制与方式引导促进城乡融合,打破市场壁垒,打通城乡堵点,实现要素和资源高效顺畅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有效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一是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流通。流通体系的顺畅运行,其本质是生产要素和资源的自由流通,前提在缩小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区域差异。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城乡融合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鼓励要素禀赋的自由流动,促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流通。乡村基础设施越完善,公共服务越普及,市场的流通性和自由性越强,流通越高效畅通,城乡融合发展的程度才能越充分,欠发达地区才能获得更多参与均等流通的可能性。二是信用及金融体系支持盘活中小企业。现代流通体系要求强化社会信用和金融的支撑,完善产品服务追溯体系,建立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更好地引导生产,构建诚信的营商环境,形成社会信用的良性循环。同时,全要素流通鼓励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向基础薄弱地区流动,强化产业链金融供给侧改革,缓解城乡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流通新业态依托数字金融、电商平台、现代物流企业为中小企业拓展融资、销售、仓储配送渠道,纾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境。三是就业创业机会大幅增加。现代流通体系利用新技术、新业态联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形成新型合作模式。新模式的就业创业形式更加包容灵活,能够创造并吸纳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流通产业对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度。特别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欠发达地区,新业态下的平台经济能快速实现农村地区产品上行,鼓励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和创业。

  (三)绿色发展赋能。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流通体系与绿色发展在多个层面具有一致性,以流通体系为传导载体,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共同富裕质量。一是绿色理念引导要素流通。现代流通体系既包含有形要素的流通,也包含知识产权、用能权、碳排放权等无形要素的流通,是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再回收利用到再生产的全生命周期循环。二是数智赋能构建绿色生态。通过流通各环节的数智化赋能,创新绿色流通业态模式,加快物流产业绿色化改造,强化资源要素配置效率。绿色流通产业生态逐步完善,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是科技创新实现低碳发展。现代流通体系开放性、创新性、共享性的本质特征要求流通体系内部企业积极创新,供应链企业与物流企业、金融机构有效协同,降低流通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三、以城乡融合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当前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作用日益明显,对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强劲的助推力。

  (一)提升商贸流通核心竞争力。提升现代流通体系核心竞争力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保障,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的重要载体,是破解供给约束困境、提升社会整体富裕水平的关键。一是政策引导和鼓励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群体。激发企业创新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发挥核心企业供应链辐射作用,以点带面促成协同发展的新生态模式。二是促进商贸流通融合发展。依托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建立内外贸链接平台,畅通内外贸营销渠道,延展供应链条。以平台企业为发力点,联动商贸流通各节点企业转型升级,增强流通系统韧性。三是推进商贸流通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数字化赋能,降低信息识别成本,破除市场分割,实现信息高效互通,提升生产流通效率。

  (二)打造立体稳固流通格局。打造商贸流通、物流、智能交通运输、金融和社会信用支撑为一体的立体化流通格局,能有效缩减城乡差距,带动就业创业,拓展居民收入渠道,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一是优化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布局。构建联系内外、精准坚韧的现代流通网络,推进要素流通基础平台建设,加大数字信息技术、智能商务终端、物流等数字基础设施下沉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与服务差距。二是提升金融与信用支撑。支持金融机构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丰富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拓展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流通体系支付清算和融资担保机制,完善流通信用监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三是鼓励新业态创新发展。政策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完善农村物流体系,拓展农村就业创业形式,增加农村居民财政收入。

  (三)营造绿色低碳流通生态。数智化赋能推动传统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一是强化流通环节数字赋能。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推动流通企业和平台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二是加大流通体系低碳约束。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运车辆与船舶、循环包装和生物降解包装材料的应用,加强生产、交通业、物流业的绿色转型。三是完善绿色产业链生态。塑造智慧、绿色的数字流通体系,以新流通促进新消费,联动新生产,带动新零售、新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构建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分拨配送、末端消费、回收再造等全过程一体化绿色产业链生态。

  【作者:于长立 高钰莹 单位:平顶山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河南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DWT058)】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