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21 10:47

  在党的二十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九部分,也就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部分单列成章,内容包括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二十大报告对此都进行了新要求、新部署。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有关大家的“钱包”和“饭碗”,而且事关我们党的初心使命,事关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事关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意义十分重大。

  一、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头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了新时代必须牢记和遵循的“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个务必”的第一条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那么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话怎么理解?

  党的初心和使命,从国家和民族这个整体来讲,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中国人民这个个体来讲,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通俗一点讲,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可以说,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党的一大召开时,我们党的成员只有58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我们党已有党员9671.2万名。为什么我们党能从建党初期的几十名党员,一步步发展壮大到现在的9600多万名党员呢?建党初期,我们党非常弱小,仅靠现有力量远远不能够完成革命胜利的任务,怎么办呢?我们党就对老百姓宣传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这就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接受了我们党的宣传和承诺,就源源不断地加入了共产党,使得我们党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我们党正是靠着这个队伍,先后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那么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之后,就到了我们党兑现承诺的时候了。正因如此,我们说增进人民福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就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

  (二)增进民生福祉,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民生问题还事关整个国家和社会是不是安全、是不是稳定。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已经40多年了,一方面我们经济社会建设成就辉煌,有目共睹;另一方面,在个别地方维稳压力不断增大,社会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多。

  通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我们这些矛盾冲突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矛盾纠纷的基本根源是民生问题,是经济利益诉求,这跟别的国家不一样。比如大多数发达国家,还有巴西、阿根廷、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社会矛盾也是年年不断,但这些国家矛盾冲突的基本根源都是民主化问题,是政治诉求问题。而我们国家的群体性事件,很少是与政治诉求相关的,绝大多数都围着经济利益诉求,比如征地、拆迁、补偿等的问题,都是这样。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我们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把民生问题保住了,就可以保住我国中期和近期的社会安全。

  (三)增进民生福祉,事关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不仅是简单的扶贫减困做好事,而且是事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对拉动消费、拉动内需至关重要。

  我们的经济拉动主要有三个方面:出口拉动、投资拉动和消费内需拉动。前些年我们过度地依靠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比如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后,我们的进出口总额一度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后来增幅开始有所平缓,近几年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的进出口总额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在我们出口的产业、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关于投资拉动,有一段时间我们的投资拉动一直全世界第一,但现在我们的部分产能也已经严重过剩。2007年7月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2008年又转变为金融危机,并迅速蔓延到全世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11月,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四万亿投资计划,当时的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我们的部分产能也已经严重过剩。所以说,出口拉动和投资拉动都是不能长期依赖的,今后,我们只能像其他国家一样,主要依靠消费内需来拉动经济发展了。那么怎么才能让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呢?就是要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民生。只有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改善民生,大批量老百姓的收入普遍提高了,消费能力、购买力增强了,市场订单也就多了,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就上去了,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消费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四)增进民生福祉,能够有效缓解当前社会焦躁情绪

  当前我们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个时代的人都很着急,焦虑不安、浮躁不定,而且这种焦虑覆盖了每个群体,大部分民众都焦虑不安。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批民众信仰的丢失!信仰对民众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老百姓如果普遍有信仰,内心就会很强大,就能经得起各种诱惑和打击。现在很多民众丢失了信仰,内心缺少一种坚守,经不起各种诱惑和挫折,使得我们国家出现大面积的社会焦虑现象。一个社会存在大面积焦虑现象是十分不利的。焦虑现象会极大地降低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另外,社会焦虑现象对社会矛盾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社会存在不少矛盾纠纷,有些事情本身可能也没那么严重,但如果焦虑的话,身不由己就卷进去了。

  现在要想彻底消除社会焦虑是不现实的,但是缓解一下还是能做到的。现在要想有效地缓解社会焦虑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我们通过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就可以让人民的基本生活有一个底线。有底线了,有保障了,老百姓心里就踏实了。这样,社会焦虑现象就可以大幅度地缓解。

  二、当前我国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的成就和不足

  (一)当前我国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取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们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方面也取得不小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扶贫,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比如,2021年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为95.4%,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为91.4%,高校入学率为57.8%,各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校大学生已达到三四千万,2022年应届毕业生就有1000多万,高等教育已经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3.人民生活得到了全方位改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二)当前我国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因历史欠账过大以及缺乏经验等原因,我们的民生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在增进民生福祉、改善民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我国的公共支出,在民生方面投入的比例仍然偏低。我们的GDP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在民生方面的投入偏低了。比如社会保障支出比重,2021年我们是11.5%,美国是32.12%,俄罗斯比美国还高,是38.67%,南非是13.88%,也比我们高一些。再比如公共医疗支出比重,我们是7.25%,也低于美国和俄罗斯。

  2.民生资金在具体支付的时候也有问题,基础民生方面投入的较少。我们以教育为例,一些重点大学花了多少钱?有些大学报销要找发票,发票又不好找,有时候有钱都花不出去;与此同时,我们的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却又严重缺乏资金!

  3.在民生投入方面,不合理的公共投入比重过大。与民生投入比例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地方不合理的公共投入非常严重。比如一些规模宏大的办公大楼、豪华的城市建设等。比如我国某个县政府的办公大楼,投入接近30亿!可以说,这个大楼一建好,当地的民生建设多少钱都没有了!而且不但是现在民生建设的钱没了少了,而且将未来许多年的钱也透支了!

  4.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当前我们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主要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趋势看,我们的收入差距呈现出一种持续明显扩大的趋势。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才行!

  三、新时代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新要求、新部署

  (一)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所以说收入分配问题是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我们应该如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呢?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呢?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

  关于初次分配,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挥好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一要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包容性,二要提高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三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关于再分配,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次分配是近年来的新提法,这是一种公益慈善行为。第三次分配,是指个人和企业出于自愿,在习惯与道德的影响下把自己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捐赠出去,主要内容是公益慈善捐赠,包括扶贫、助学、救灾、济困、解危、安老等形式。关于这个问题,二十大报告指出:一要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二要探索公益慈善活动方式的有效实现形式,三要完善公益慈善事业的政策法规体系和社会文化环境。因为第三次分配是近年来的一种新提法,当前我们还没有一些成熟的制度和措施,比如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实施,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

  (二)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十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关于就业问题,二十大报告还有一些新思想新提法,比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就是这样。

  比如有些农民工,在工地干活,或者是搞装修等,猛一听工资很高,一天五六百、六七百块,要是按这个算法,一个月近两万,一年都20万了,可是真到年终一算账,也挣不了几个钱,远远不到20万,有的10万都到不了,只有几万元。为什么会这样呢?问题是,一天五六百、六七百的工作,并不是天天有,一年里一半时间都不一定能保证。这肯定不能算高质量充分就业。

  再比如现在我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2000万左右,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每年新增就业人口1000万左右,2021年909万,2022年1076万。一些大学宣传说应届毕业生就业率多高多高,有些有吹嘘的成分。前几年就业形势好的时候,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的,也就三分之二左右,近两年受中美贸易战和新冠疫情的影响,就业形势不好了,有近一半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关于延迟退休问题,我们一定要慎重。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的就业岗位就那么多,50、60岁的人延迟退休了,肯定要挤占一部分就业岗位。现在年轻人找工作多困难啊,50、60岁的人延迟退休了,那么留给年轻人的就业岗位就更少了。50、60岁的人下岗、失业了,因为他们有社保、有医保,有一定的积蓄,所以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假如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失业了,他还要结婚生子,还要养家糊口,他有很强烈的生活目标,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个时候他不但期望没有实现,反而没有工作了,再加上年轻人生性冲动、精力充沛,他必然要在社会上滋事生非。所以我们光看就业问题还不行,还要着重看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特别注意,否则就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

  (三)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健全这个社会保障体系呢?它的基本目标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5个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原来“5个有”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成了“7个有”;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又重复强调了这“7个有”。实现这“7个有”问题不大,我们的公共财力还是比较雄厚的,建立这样一个民生保障体系应该不是问题。

  (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

  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关于这个问题,二十大报告主要讲了10个方面的内容,比如: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等等。

  关于这部分内容,我们认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应该以农村老年人为重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城市里老年人基本都有退休金,虽然是有多有少,但保持一定的生活质量都问题不大。但农村老年人就不一样了。现在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金少得可怜,也就一二百块,不同县(市)区有多有少,但都不多,这点钱维持基本的温饱都是远远不够的,农村老年人如果没有孩子接济帮助,那就只能拖着年迈的身躯在田地里劳动,或者去工地打工。但这也不是长事啊,他们总有干不动的那一天!但有些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还说风凉话:谁让他们年轻时不缴养老保险?话又说回来了,我们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前,有几个缴过养老保险?改革之前都是视同缴费的。那么我们说,2006年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之前, 广大的农村老年人为国家交了多少年的公粮,为国家做出了多大贡献!难道这些不可以视同缴了养老保险吗?近些年各种媒体上,类似的文章、类似的呼吁都比较多。所以说,我们应该按照党的二十大的要求,切实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农村老年人也不应该被排除在外!建议我们国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每个月为农村老年人补助500元—1000元,让他们能有个基本的生活保障!

  (作者:陈长胜 中共焦作市委党校 )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