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初探 |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

来源:领导科学
时间:2023-03-21 16:54

  编者按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是文明转型或者范式转型的新突破、新进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目标,是掌握中国道路话语自主权的坚实基础。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中日益显示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中原学微信公众号推出“人类文明新形态初探”系列文章,大河网学术中原持续转推,今天推出第1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一),主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基因及中国共产党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

  核心提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不仅指引开创了中国道路,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首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自觉担当。其次,中国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超越性气质。最后,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的不是某一种文明类型,而是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

  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而人类文明进步则是在既定自然条件下由人的意识、思想、理论、价值观、习俗等及其实践塑造和推动的结果。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人类文明大致可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个基本形态,每个社会形态的萌生和发展都是自然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进行文明创造的自觉性和需求就会越强,思想和理论对引领文明发展方向、推动文明进步和塑造文明特质的关键性、重要性甚至一定意义上的决定性就会更加凸显,不断呈现出由自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跨越的典型趋势。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方面,党的百年奋斗目标胜利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更加信心百倍地奋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辉煌成就、蓬勃兴盛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世界奇迹,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另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形成的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剧烈变化,举世期盼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逆转的态势、冷战思维死灰复燃、恶性经济制裁手段肆意滥用、地区冲突加剧、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应对全球疫情和气候变化等风险挑战的合作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公平合理的机制,世界迫切需要新的理念、思想、机制及力量来引领和保障人类文明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回答“世界之问”、实现“中国好”与“世界好”的良性循环和相得益彰,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时代精华的世界性理论价值,在自觉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积极有效地做到“中为洋用”,让曾经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文明焕发新活力、展现新优势,为二十一世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文明新成就贡献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理论基因及其引领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使命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所有国家、民族、社会、群体只能共存共享于同一个世界,尽管这种认识、理念是逐步形成、深化和达成共识的。文明的形成、发展和扩展、融合一般都遵循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域到全域乃至全球的历史过程和规律,文明的全球化是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全人类解放和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客观基础和逻辑前提。中华文明悠久灿烂,但在鸦片战争以前,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我们的文明中只有伦理和经验的天下观而没有清晰和整体的世界观、只有雄视四方和协和万邦的区位观而没有互通互联和竞争博弈的全球观。鸦片战争后,我国以农耕和手工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文明在与西方以近代工业化大生产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碰撞中因文明形态的代差而“蒙尘”,陷入被资本主义列强侵凌、瓜分、蹂躏的凄惨境地,由此出现了睁眼看世界的一批人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明进化主张,一大批仁人志士矢志捍卫文明的尊严和实现民族的复兴,进行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亡图存的伟大实践。但由于这些运动指导思想上的历史局限性和我国独特的国情,这些运动虽然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最终都归于失败。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的结合;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发生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人民的解放、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华文明的繁荣昌盛迎来了光明的前景。这一重大和根本性的历史转折及其光辉成就源于中华文明自尊自强的特质、文明进步世界性潮流的推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建设原则的世界性文明基因。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世界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光辉成就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促进了人类正义事业的发展、丰富了世界文明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激活中华文明的结果,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日益世界化并引领世界格局更加民主化合理化公正化的历史新阶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中得来的,也是从中华文明5000多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多年、鸦片战争以来180多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等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新时代交汇融合升华的思想理论结晶,既有源远流长、深厚博大、独树一帜的中华文明特质,又有汇集众长、熔于一炉的世界有益文明成果,是中国化与世界化融会贯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思想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就中国而言的,其实践依据就是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展现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则是就世界而言的,其理论根基在于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经济发展动能、提升了世界后发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影响力,而且展现了现代化的新理念、新路径、新前景、新希望,为解决世界性难题、构建更加公平正义的世界秩序提供了中国价值、中国思想、中国智慧。这就启发我们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反观、发展“中国理论”,从而实现我们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和世界地位的一个科学界定,也是我们党第一次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和深远的世界性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鲜明特质就是,其真理的力量是跨越地理边界和贯通时代间隔的,与时俱进是其内在要求和理论品质,以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科学的思维及实践方式有力地推进了世界文明进程,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文明形态,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和发展趋势。不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都能够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载入人类思想史册,都能够冠名“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称号的。以“世纪”为尺度命名马克思主义,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理论研究对象是世界典型样本,二是理论成果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三是理论实践成效深刻改变现实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镌刻在世界思想理论版图的显著位置,成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形态,是与这一思想的研究对象、世界意义、实践成效紧密相关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时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世界意义,但这并不排斥和影响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本国实际出发在二十一世纪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与世纪形态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具体形式,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侧重于解决本民族的特殊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侧重于解决全人类的普遍性问题,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否定或贬低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的意义;也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态消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纪形态,否定或贬低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意义。

  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反思西方现代化道路与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仅拓展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路径,还孕育了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建构性世界观,体现了理论形态与实践形态的统一、中国道路与世界影响的统一、历史追寻和现实阐释的统一,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同时,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进入新时代,创造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文明新形态。我们要依据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去分析当代世界文明进程中的特征和矛盾,认清人类文明走向,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擘画和推动建设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我们要有历史自信,更要有文明自信,在坚持中华民族主体性的基础上,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达到“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境界。面对世界之变、中国之变、人民之呼,我们需要精神推动力、价值引领力和文化凝聚力,深刻认识和大力推动“文明转型”;面对资本主义摆脱不掉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要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文明绵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兴盛、大国治理中治西乱、国际影响力中升西降的文明密码,既坚持中国道路又坚持胸怀天下,基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中国理论”,破解发展赤字、和平赤字、信任赤字、合作赤字,提供开放包容的全球公共产品,以普惠发展跨越发展鸿沟,为人类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开辟新路、提供智慧。

  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

  为什么在建党百年之际宣告我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因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不懈追求,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

  首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和自觉担当。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使命型政党,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党和人民事业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自强不息的奋斗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因此,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使命意识,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前提;党领导推进国家和世界的有效治理,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保证;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基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创立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战略谋划。我们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的幸福和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不懈奋斗,这是我们党敢于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因为无私无畏,我们党才能够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敢于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敢于实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从而跳出治乱兴亡的历史周期率。公忠去私,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规则,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价值理想。《礼记·礼运第九》描述的“大同社会”,就是一个“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由于坚持去私为公,所以在官吏选拔中才能做到“选贤与能”,在修身齐家中才能做到“讲信修睦”,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期待“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这种社会中,由于树立和坚持普遍的公共服务动机,所以才可能避免和超越人人为己、患得患失、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丛林状态,才能够超越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数千年来,这种“天下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在中国影响极为深远。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理想上有许多相似性,其中之一就是“公”。要实现这一价值追求,共产党人便要有“不私”的理想人格和崇高的奉献精神,毫无私心地献身伟大事业。只有这样,才能出现一个至公至善的社会。曾经,西方以个人主义、市场经济、利己主义道德、选举民主等为表征的现代化被奉为人类文明圭臬,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更是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而现实的世界即使是资本主义发展最为成熟的欧美社会,也遭到其自身所倡导的价值观的反噬,出现经济发展停滞、政治撕裂、社会对立、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种族冲突加剧等严重问题,而世界上由美国为维护其霸权所引发的贸易战争、地区冲突、单边主义、逆全球化趋向、新军备竞赛等威胁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危险局势不断加剧。2022年2月爆发的俄乌冲突,就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的最新例证。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庄严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坚定地表明我们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坚持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正确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到“两个结合”,再到“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成果对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追求。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始终把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引导我们走向一种新的人类文明。

  其次,中国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典型的超越性气质。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现代性文明的中国形态,而不是现代性文明的西方形态。新时代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共同推进上。西方现代化进程500年,从“地球是圆的”到“世界是平的”,从“国富论”到“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从“普世价值论”到“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构建了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基本形态。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具有大国气象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超越了资本逻辑、物质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亨廷顿悖论以及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具有辩证性、整合性、复杂性、天下性,赋予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特征。它既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深深根植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沃土;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创新;既学习、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又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中国之所以没有掉入西方现代性文明的强大旋涡之中,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世所罕见的超大型国家,是一个文脉渊深、流淌不息的文明型国家,是一个国运跌宕起伏的古老国家,是一个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大国,这些都注定中国只能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开创具有大国气象的现代性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既遵循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又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独立发展、和平发展的新特质。其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革命时期的“站起来”、建设时期的“富起来”、新时代的“强起来”以及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在如下三个维度:在理论维度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根本认识和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目标指向;在历史维度上,表现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人民立场和与时俱进的群众路线;在实践维度上,形成了坚持人民至上和“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价值追求的执政实践及其成就,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实现共同富裕深化、细化到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这种人类文明新形态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独立发展、和平发展、遵循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等特征,具有更加成熟的状态,它引领于“新论”、阔步于“新路”、保障于“新制”、彰显着“新质”,展现出较之资本主义文明的显著民主优势、效率优势、公平优势、天下情怀和道义优势,是中国共产党掌握中国道路话语自主权的深刻体现。

  再次,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的不是某一种文明类型,而是人类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文明形态的创造表征一个民族、国家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的精神实质就在于对当代性和人类性的理解。每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特质,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价值。中国共产党为人类摆脱当前资本主义危机、创立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开辟了新的路径,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发展范式。既有的一切文明类型的共同缺陷在于文明分离乃至所谓文明的冲突,而作为超越文明分离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文明的协调性发展趋向,标志着文明范式的转型,即从文明分离走向文明协调性发展,展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国文明观。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巨大的世界意义,是文明转型或者范式转型的新突破、新进展。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有助于引领人类文明共同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目标,是掌握中国道路话语自主权的坚实基础。中华文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大跨越,在世界文明多样性中日益显示出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的文明形态。从长时段历史来看,从大历史观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已经表现出来了,它既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体,也是党的领导、市场经济、人民至上、文化传统的结合体,还是人类文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中华文明的综合体。当然,我们宣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并不是说就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了,我们必须不断有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进步,使人类文明新形态更有丰富的内涵、更有创造的活力、更有引领的动力、更有吸引的魅力。

  【本文作者为李庚香,系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研究员。文章原载于《领导科学》(2022.04)】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