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河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面临的3点挑战和4条发展建议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23 09:50

  党的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其中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生态产业发展推动河南乡村振兴,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乡村振兴、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同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河南不同地区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在新发展阶段和“后扶贫”时期如何更好地巩固河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成效和精准扶贫成果,推动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生态保护和人民共同富裕,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对乡村振兴的要求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

  党的二十大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核心是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也指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2022年河南省“十大战略”中也提到“乡村振兴战略”和“绿色低碳转型战略”,需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短期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河南省“十大战略”中的“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为核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改善乡村生态,以生态产业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二、河南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第一,河南是人口和农业大省,乡村地区收入和消费还存在不足。统计显示,河南省2021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6.4%、4.1%、8.1%,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9.5%、41.3%、49.1%;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占比7.3%、39.4%、53.3%相比,以农业为核心的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以服务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低。

  2021年河南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11元,比上年增长8.1%,与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相比还存在差距;其中河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3元,增长8.8%,同时期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1元,比上年增长10.5%,乡村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还有待提升。

  同时受自然灾害影响,2021年河南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158.8万公顷,洪涝、干旱、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00.93亿元,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86亿元,直接影响乡村地区居民的收入增长。

  第二,河南部分地区产业发展是资源消耗型的,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不足。统计显示,2020年河南能源消耗总量22752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消耗占比67.6%、15.3%、5.9%、11.2%,资源消耗还是以煤炭为主。2020年河南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2%,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35.8%,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为11.1%,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为22.4%,资源消耗型产业结构调整依然存在较大压力。

  煤炭和钢铁行业是资源消耗重点行业,也是对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产业。河南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矿产地282处,其中大型矿区127处,中型矿区50处,小型矿区105处,主要分布在平顶山、郑州、焦作、鹤壁、永夏、义马六大国家规划矿区,地区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压力,以及煤炭产业转型、碳排放压力相对较大。同时河南有安阳、济源、平顶山、信阳、商丘、周口等6大特色钢铁生产基地,钢铁行业的减碳、减排也存在较大压力。

  第三,河南自然生态保护和治理还存在不足,生态环境质量有待提升。统计显示2021年河南水质符合Ⅰ~Ⅲ类标准的比例为79.9%,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为例70.1%,PM2.5平均浓度为45微克/立方米。同期全国PM2.5年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全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84.9%,河南与全国相比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差距较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要达到8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PM2.5浓度下降10%,河南在“十四五”时期的生态环境治理难度较大,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还需要很多。

  除此之外,河南乡村地区的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植被资源、动物资源等方面的保护还比较弱,如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导致植被和生态的破坏,土地流转不足导致的荒废,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乡村河流堵塞易造成洪涝灾害,生活垃圾随意填埋造成土壤污染、企业污染物未处理直接排放、污水处理厂的功能未发挥等,同时乡村地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是很强。

  三、以生态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议

  第一,挖掘河南乡村特色生态农产品优势,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产业集群。河南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为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推动河南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河南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例如,在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小麦重点地区建设小麦种植和深加工基地;在信阳新县、固始、光山等地建立茶园产业基地;在卢氏、西峡、泌阳等食用菌大县建立优质食用菌产业基地;在嵩县、温县、禹州、卢氏、淅川、虞城等地区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在西峡、淅川、内乡、南召、桐柏、卢氏等建设优质猕猴桃基地;在洛阳、南阳、驻马店、焦作等地区建设肉牛养殖和加工基地。在三门峡市陕州、灵宝等地建设苹果产业基地等,其他特色产业如焦作铁棍山药、新乡辉县山楂、新乡封丘县金银花、新郑红枣、济源核桃、信阳油茶等。

  同时以洛阳牡丹节和开封菊花展模式为参照,推广以洛阳牡丹节为核心的牡丹培育和观赏基地建设,以开封菊花展为核心的菊花培育和观赏基地建设,以“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河南优势特色农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第二,依托“大数据、大生态、大旅游”三大战略,推动乡村智慧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河南有5A级景区14家,4A级景区189家,3A级景区273家,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处,连康山、伏牛山、小秦岭、大别山、太行山等自然保护区13处,风景名胜区有安阳红旗渠、焦作云台山、信阳鸡公山、嵩山少林寺、黄河风景区等众多旅游资源,需要充分依靠河南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新模式,以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同时依靠大数据和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在乡村地区推广“线上+线下+物流”的农产品展销模式,积极宣传和推广乡村特色生态农产品,同时办好生态农产品直播带货活动、生态农产品生产过程可视化的宣传互动、以及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在线观光活动,以互联网+助力生态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全流程。例如,河南9个村委会入驻阿里拍卖“数字乡民”项目,将区块链技术和乡村经济相结合,通过开发数字文旅产品助力数字乡村建设。

  网络智慧旅游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优势明显,依靠网络大数据将河南的生态优势资源转化为生态旅游产业资源,开拓网络智慧旅游新模式,例如洛阳全国首家牡丹数字博物馆上线,使牡丹的资源更加数字化和智能化,既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四季“云”赏洛阳牡丹,又为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网络智慧旅游既可以减少疫情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也可以助力乡村生态农产品的在线销售,实现乡村地区“农业生产—生态发展—在线旅游”的深度融合。

  第三,加强乡村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形成点面结合、多层次的生态产业空间格局。2021年河南共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5个,分别为洛阳市栾川县、信阳市新县、信阳市光山县、安阳市林州市、南阳市邓州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1个,省级生态县26个,河南要充分利用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成效,在此基础上复制和推广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

  如以信阳市新县为核心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基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茶叶和油茶为核心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打造“合作社+生态景区+惠民”的生态扶贫模式,形成“全域旅游+产业融合”的生态旅游模式。息县抢抓“森林河南”建设机遇,采取“政府租地+公司和造林大户承包”的合作造林新模式,全力打造淮河生态廊道。商水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实现传统文化、自然风光保护与农业增产增收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在河南推广“四好乡村路”创建活动,以乡村交通和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宜阳县、宝丰县、汤阴县、沁阳市、南乐县、临颍县等6县入选国家“四好乡村路”全国示范县,要充分发挥示范县的带动效应,复制和推广“四好农村路”创建范围和“美丽农村路”创建面积,打造连接主要经济节点的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实现“县县都有示范乡、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多角度宣传推广乡村生态产业,以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实现乡村共同富裕。河南地域广泛,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农产品、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利用好当地的文化与生态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落脚点,才能够实现地区多元化文化发展和乡村居民的共同富裕。

  例如,新郑是黄帝故里、郑韩故城、红枣之乡;洛阳是隋唐文化中心和牡丹花都;开封是“八朝古都”、菊花之乡、戏曲之乡、美食之乡;焦作是“四大怀药”原产地和太极圣地;安阳是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南阳是医药之乡;三门峡是仰韶文化之乡;信阳是茶叶之乡、红色文化之乡和生态宜居之乡等。

  充分利用好“行走河南·读懂中国”2022河南智慧旅游大会活动、“春满中原·老家河南”、“河南人游河南”等文旅活动,以及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等重要展会活动,办好数字展示、数字文创、智慧景区等领域的活动,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推动文旅资源数字化和数字文旅资产化,多角度宣传推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建议。

  【作者:刘培,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讲师、河南大学博士后;陈中伟,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副院长。本文系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黄河流域城市群“生态共同富裕”水平的统计测度与提升路径研究”(编号:22CTJ007)阶段性成果;202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项目(编号:2023-YYZD-26)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