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仓: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27 09:19

图片为作者张占仓在专题研讨会上发言

  党的二十大,为我们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第一次把高质量发展提升到建设现代化国家大局中空前的战略高度。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要求,作为正在打造的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第四个增长极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统筹发力。

  1.建设全国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中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用第五部分系统部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把1995年我国启动的科教兴国战略历史性提升到影响现代化国家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为我们的高质量发展指明的特别重要的着力点。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渝双城经济圈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通过全面系统的提高创新能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热点新亮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稳定提升当地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实力。与京津冀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相比,目前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资源集中度相对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2021年,重庆市、四川省的研发投入强度分别为2.16%和2.26%,低于全国平均2.44%的水平,更低于北京(6.53%)、天津(3.66%)、上海(4.21%)、广东(3.22%)等其他全国三个经济增长极核心地区的水平。因此,全面强化科教兴国意识,从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入手,优化创新生态,以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科学城为抓手,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支持国家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落地成渝,稳定提升成渝科学技术创新资源供给。只有以更加充沛的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资源尤其是想方设法引聚更加充裕的创新人才资源,才能够较快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创新能力,并从内生动力上有效支撑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改革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新需求与供给能力不匹配、疫情与地质灾害冲击、消费能力下降等发展难题,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大胆创新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重庆市、成都市这两个城市体量非常大的经济区核心,既要坚定不移支持公有制经济顶天立地,做大做强,为当地在中高端领域开辟国际市场铺平道路,又要以深入细致、温暖人心、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政策滋养,尤其要充分考虑受疫情持续影响三年之后经济恢复与加快发展状态下普通百姓稳就业的迫切需要,充分利用重庆与成都历来都是非常重视夜经济消费的城市,以新的真金白银的具体政策举措,想方设法支持小微民营企业加快恢复与发展。只有当地大量小微企业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发展状态,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活力才会持续迸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才会比较顺利达成。所以,如何以地方稳经济、促发展的一系列接地气的政策创新方式支持小微民营企业恢复与加快发展,事关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大局。针对今年经济恢复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特别是资金链不畅的难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特别是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弘扬、传承、倡导企业家“四千精神”,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同时,以更加积极的政策引导方式,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提升全社会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激发全社会生产要素活力,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

  3.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重庆、成都进入现代化国际都市行列,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现代产业体系趋于成熟。按照该规划纲要部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要求,成渝双城经济圈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下大力气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为技术依托与优化方向,对传统工业进行全方位技术改造与结构升级。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与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竞争优势,聚焦先进制造业,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航空制造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面提高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扩大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规模,有效提升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为我们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贡献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独特力量。以高质量供给为引领,创造、创新、激发市场需求,坚持高端化与大众化并重、快节奏与慢生活兼具,提升大众化市场的内在消费活力,持续增强传统巴蜀消费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打造国际化消费城市新优势,有效扩大消费空间,构建东西方文化多元融合的消费业态,营造安全友好的消费环境,培育享誉国内外的特色餐饮美食消费目的地。

  4.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市、成都市本身人口体量大,但是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复杂,乡村振兴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高度重视对双城经济圈范围内乡村地区资源优化配置,尤其是加快乡村地区以高速公路、快速公路、乡村公路等为主要形式的交通条件的改善,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和谐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乡村产业振兴的引领作用,加快乡村地区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发展,确实让基层群众更多地就地就近就业,稳步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配强培优农村基层干部为实质性支点,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乡村建设性用地资源相对充裕的优势,利用中心城市部分产业外溢的机遇,就近吸引新产业特别是比较大的加工类企业落地生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高乡村集体组织的收入水平,既富裕当地百姓,改善公共基础设施,为民造福,又巩固基层政权,提高基础组织的凝聚力与影响力。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上,扎实推动乡村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利用距离中心城区近,土地升值空间比较大的特殊优势,积极探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具体举措,以集体资产入股等方式,激活乡村土地资源创造财富的巨大潜力,以集体资产收益长期稳定提升的方法,赋予当地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对于进城落户农民要依法保障其合法土地权益,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土地权益,破解乡村土地集体财产权分散导致的土地资源无法盘活的难题。 

  5.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近几年,重庆市和四川省无论是当地开放型经济发展,还是在拓展“一带一路”市场方面均取得靓丽业绩,一直是我国中西部内陆开放高地的领头羊,2021年进出口总额分别达8000.59亿元和95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和17.6%,开放发展趋势比较强劲。2022年,两地进出口总额分别达8158.4亿元和10076.7亿元,同比增长2.0%和6.1%,均处在全国进出口前10强省市区之列,也是全国西部地区进出口额最高的两个省市。下一步,要继续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合力建设西部陆海开放新通道和空中、网上“丝绸之路”,统筹完善亚欧通道,优化畅通东向开放通道,加快打造陆、海、空、网互济、多维拓展创新、综合立体的国际大通道,配合当地骨干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内陆开放枢纽。进一步优化国际营商环境,聚焦生产要素市场化、国际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深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市场活力,更好地探索制度型开放发展之路,在全国西部开放发展大局中更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建设高水平推进开放发展新平台,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片区,打造内陆开放新门户,高标准实施高层级对外开放合作项目,巩固开放发展的产业基础,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已经起步建设第四经济增长极,而且取得了扎扎实实的进展。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把高质量发展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多措并举,踔厉奋发,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该文为作者2023年3月25日在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24次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该会议在北京召开,主题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作者:张占仓 河南省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省社科院原院长、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