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引导青年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3-29 13:4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加自信自强、富于思辨精神,同时也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主义和问题、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面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细致的教育和引导,用敏锐的眼光观察社会,用清醒的头脑思考人生,用智慧的力量创造未来。”

  社会思潮是反映一定阶级、阶层和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从其传播途径和范围来看,社会思潮总是和青年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既分化青年群体,也整合青年群体,同时,青年群体基于自身思维活跃、善作善成的特点,对社会思潮的反应也最敏感、最迅速。纵观历史,主流社会思潮总是会首先在青年群体中传播,并逐步壮大为推动历史车轮进步的政治力量,其对青年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发挥着重要的整合和同化作用。同时,青年群体正是因其心理、生理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其心理、思想和行为均体现出多元性、易变性的特点,容易被非主流社会思潮甚至逆主流社会思潮所利用,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反面力量。当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使得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影响呈现出复杂、多元和易变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思潮进行辨析和引导,进而更好地团结和凝聚青年成为青年工作的一项重要时代课题。

  一、一些社会思潮异化青年群体思想观念的现象:

  当代青年很多是“Z世代”青年,他们爱好广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价值观多元,同时,通过碎片化的形式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特征比较明显。 社会思潮正是通过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困顿期或者思想尚未固化的时期进行所谓的“思想供给”,达到异化的效果。

  (一)迎合当下青年的泛娱乐化心态,分化青年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

  当前,青年群体圈层中出现所谓的“躺平少年”“佛系”“积极废人”等流行词汇,可以管窥当代青年的精神世界和思想状态的异化,这些现象的背后,其实也是与之相关的社会思潮“助推”的结果,看似迎合部分青年群体的思想所需,其实却会导致其价值取向的分化,混乱其价值观,瓦解其理想信念。特别是近年来的泛娱乐主义思潮,迎合了当下青年群体泛娱乐化的心态,当“及时享乐”“躺平有理”“抵制内卷”成为一种合理的生活态度,部分青年开始了“佛系”的生活,认为“生活不能苦了自己”“差不多得了”,“躺平青年”应运而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斗进取、又红又专理应是青年应有的生活状态,但泛娱乐主义思潮以及由此带来的及时行乐思想的流行,使部分青年群体游离于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背离了青年应该具有的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追求。

  (二)利用青年的价值观尚未固化之期,乘虚而入淡化青年的价值认同。

  习近平曾形象比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固化的关键时期和最后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可以在“一张网”上同时呈现,由此带来的青年群体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影响就是通过其广泛传播“潜移默化”青年既有的价值观,乘虚而入淡化青年的价值认同甚至价值取向的分化。例如:打着“平等”“人权”“自由”“博爱”“法治”等幌子向青年兜售“普世价值”的社会思潮,其实就是从根本上混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根本区别,达到分化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目的。民粹主义思潮则是利用所谓的“大众化”“平民化”的思想观念,为一些价值认同不坚定的青年群体提供文化圈际选择和所谓的民粹思想输入,例如在粉丝圈层中,意见领袖的价值立场直接决定了该“饭圈”的话语表达的风向标,实际上,往往民粹主义的背后都有“幕后推手”,用于扶持“饭圈”意见领袖作为自己的话语权代言人,从而在网络口水战中达到分化青年对主流价值体系认同的目的。

  (三)抓取部分青年对历史的碎片认知,歪曲历史异化青年的历史文化认同。当代青年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也没有亲身感受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饥寒交迫”,他们对革命文化和红色历史的了解更多地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中、手机里,这种间接的了解和对革命文化的认知缺失,给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可乘之机,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以个别历史情节演绎整个历史发展,以娱乐、“恶搞”形式虚化历史事件,借“纪念”“记忆”之名出现的“低级红”,实则是行歪曲评价历史之实,盲目否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其本质就是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其本质上属于文化虚无主义,目的是异化青年群体对主流历史文化的认同。

  二、积极辨析、有效引领社会思潮,更好引导青年、凝聚青年

  社会思潮对青年群体的思想和心理都会产生分化作用,如果不能及时发现、积极研判与应对,将会导致青年群体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异化,进而偏离主流意识形态轨道,对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破坏力和离心力,要积极有效地研判和辨析社会思潮,通过政治引领,持续凝聚青年;依靠思想引领,不断引导青年;加强心理疏导,有效团结青年;强化使命担当,锻造有志青年,使青年群体能够自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一)依靠政治引领,持续凝聚青年

  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正确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一经青年群体掌握,就必将成为他们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反之,如果错误的社会思潮影响了青年的心理和思想,那么错误的“理论”掌握群众,也必将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产生社会的离心力和破坏力,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青年群体的政治引领。依靠政治引领,不断凝聚青年,使之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通过政治引领增强青年的政治认同,要持续不断加强青年群体的理论武装,包括政治立场、原则、方向、意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形成政治建设的共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升他们的政治鉴别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政党观、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引导青年

  强化思想引领,对于凝聚青年思想,汇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强化思想引领,要引导青年科学甄别社会思潮,当前,社会思潮存在多种样态,在自媒体短视频的传播加持下,为了博人眼球,以“正能量”“事实描述”等形式呈现,其实是一些“高级黑”“低级红”的现象,表面上是迎合主流,吸引眼球,其实是在混淆视听,扰乱意识形态秩序,因此,要在尊重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基础上,科学甄别、理性看待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引导青年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筑牢青年的信仰之基、信念之魂、信心之根。其次是要引导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正是因为其崇高所以被称为理想;信念,正是因为执着所以被称为信念,只有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思想引领,才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当青年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思潮中“不畏浮云遮望眼”。

  (三)加强心理疏导,有效团结青年

  社会思潮之所以有受众,是因为在当今节奏快、压力大的现实社会背景中,某些社会思潮迎合了青年心理建设需要,缓解了他们焦虑、冲动的心理现状,但是这对解决现实困境毫无帮助,只能是缓解一时焦虑的“精神麻药”,因此,抵消社会思潮对青年心理的侵蚀,首先需要完善心理疏导机制,心理疏导是缓解青年情绪的重要途径,只有及时疏解青年的依赖甚至叛逆的心理,才能增强青年在社会思潮中的心理定力,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的社会心理咨询服务体系构建力度,从学校、家庭、社区、单位形成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的体制机制,及时疏解青年不良情绪,及时解决青年群体遇到的现实困难。其次,培养积极社会心态。积极的社会心态是应对一切“私心杂念”的良药,要引导青年用理性的心态观察社会、看待问题,用科学合理的社会认知引导青年养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强的心态,从而抵御社会思潮对青年的心理攻势。

  (四)强化使命担当,锻造有志青年

  青年有理想抱负、有政治远见、有广博知识、有责任担当,才能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应对社会思潮的冲击,只有激发青年的担当自觉,才能锻造勇于担当、勇挑重任的有志青年。首先,要引导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思潮的价值导向,也是青年的精神坐标,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引导青年多参加社会实践,更全面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义务奉献精神,激发青年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使命担当。其次,要引导青年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青年群体要自觉抵制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不做“空心人”,拒绝“躺平”,不随波逐流,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座右铭,在实践中磨砺,在奋斗中前行,以自觉的使命担当,磨炼品格、增长本领,做民族复兴重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王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苏煜、韩政晔、燕玉清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联课题《思政课教学中社会思潮辨析引导研究》(批准号SKL-2022-1048)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