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创新

来源:河南日报
时间:2023-03-31 09: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省级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指出,要立足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努力走出文化大省以文兴业的新路子。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踏上新征程,牢记领袖嘱托,锚定“两个确保”,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抓住用好战略机遇,自觉推动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现代化河南建设之路。

  用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战略机遇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研究古老文明起源、形成的综合性研究项目。河南是展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域,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程,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肩负重大使命。要用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战略机遇,注重丰厚文化遗产活化转化,实现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与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是增强融合意识、加强协作协同。推动考古研究和历史研究融合发展,在夏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研究领域集中攻关,深化对中华文明起源、演变的规律性认识,深化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二是推动考古历史研究与文创产业互相支持、共同发展。把考古发现、历史研究成果与文创产业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推动庙底沟、大河村、双槐树、二里头、殷墟等古墓葬、古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资源的研究阐释,用好用活文化遗产资源和历史研究成果,积极开展文化创造,让厚重的中原文化融入生活,可感可亲可用。

  三是顺应融合传播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通过数字化、IP化的方式,运用网剧、网综等表达形式做好文创成果传播,让蕴含在文化典籍中的思想精华走入百姓心中,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热起来。

  用好河南兴文化工程战略机遇

  河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但不少文化资源还处于分散状态,不少历史之谜还需要加以破解。要用好河南兴文化工程战略机遇,在挖掘整理历史文化资源的同时,更加注重依托丰厚文化资源推进新时代文化创造。

  一是坚持古为今用传承好运用好先贤智慧。围绕实现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围绕锚定“两个确保”面临的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对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吸收借鉴认识改造世界、社会治理等方面有益启迪的思想理念,努力提出具有时代特色、河南特色的新理念、新办法。

  二是坚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创新文化。要传承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结合时代进步对其内涵、形态进行补充、拓展、完善,积极推进文化精品创作,大力培育现代文化和创新文化,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三是坚持面向未来培育壮大文化新业态。积极顺应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拓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场景应用,培育壮大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数字艺术等文化新业态,不断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形成新产业,加快形成现代文创产业体系。

  用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机遇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河南牢记领袖嘱托、立足实际建设文化强省的重大举措。必须抓住用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机遇,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同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一是坚持提升旅游产业文化竞争力与文化再生产再创造相统一。在把历史文化融入旅游经济发展,提升旅游品位的同时,必须着力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创意性开发,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深厚积淀,通过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把中原地区海量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创造,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二是加快构建体现文化底蕴、具有河南特色的重大文旅标识。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创意等手段进行文化符号建构,把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围绕打造更具知名度、亲和度、美誉度的独特文旅标识,把太昊陵、黄帝故里、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故都、中国功夫等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华文化超级IP,进一步彰显河南作为中华文明主根、国家历史主脉的地位。

  三是打造高品质线路,提升旅游传承传播文化、涵育精神功能。发挥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以博物馆为核心吸引物的国际级文化旅游消费目的地。依托黄河根脉,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依托二里头、殷墟、隋唐洛阳城等,打造夏文化探索之旅、甲骨文之旅、早期中国之旅等高品质考古旅游线路。依托黄帝故里、老子故里、杜甫故里、燧皇陵等,打造高品质寻根问祖、元典文化旅游线路,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无穷魅力,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

  (作者 李涛 系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