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涛:郑州建设全国重要都市圈的着力点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都市圈成为热门话题,多个地方代表团都提出过加快都市圈建设的建议。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2019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从大规模的“城市群”阶段迈入“都市圈时代”,都市圈作为新的经济体系中的空间地域单元必将发挥重要作用。郑州都市圈是由郑州及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许昌、漯河、济源等八座外围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城市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都市圈,是顺应世界潮流的大势所趋,是融入国家战略的主动选择。如何有效引导都市圈空间的协调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整合提升,推动郑州都市圈早日建成经济发展高质量、开放创新高层次、公共服务高品质、生态环境高水平、协同治理高效能的现代化都市圈,既要充分汲取国内外既有的成熟理论和成功经验,更要大胆探索符合中原城市群实际的发展路径。
优势互补是郑州都市圈建设要追求的目标。都市圈建设本质上是一种“互补”现象,其优势的发挥集中表现为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资源的流通和转换。传统的小城镇以步行为半径,小城市以自行车为半径,大城市、特大城市以汽车为半径,而都市圈则以高速路、轻轨、地铁为半径,以现代通信技术为信息联络的主要手段。当前,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成为推动郑州市都市圈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与社会治理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关键力量,要充分考虑产业、生活、生态、生产需求,让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赋能科技、金融、人才、教育、医疗、养老、开放等平台共建共享。郑州都市圈建设的过程是统筹配置区域资源,合理优化空间布局,有机推动城乡融合的过程。一是要通过区域内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间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科学布局,有效地集聚资源要素,从而实现区域内城市之间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合作共赢。二是要通过整体规划,形成以协调互补、分工合作为特征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三是要通过合理布局以优化空间结构,实现规划共绘引领、交通共联畅通、产业共链协作、平台共享拓展、生态共保提升、文旅共建融合、社会共治联动。
利益调整是郑州都市圈建设要解决的难题。郑州都市圈正在按照极核带动、轴带提升、对接周边的思路,着力构建"一核一副一带多点"的空间格局。积极稳妥地解决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与法规的调控作用。都市圈的实质是由集中化再走向一体化,谋求区域经济的协调和共同发展,因此,既要有考虑整体的发展规划,又要充分照顾各发展主体的利益。其理念是区域资源共享、共融、多赢,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其机制是发展区域合作,达到区域规划相互协调,服务体系彼此配套。其关键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对都市圈建设中项目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带来的利益变动进行合理的调节和补偿,充分调动各区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都市圈建设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促进中心城市周边县(市)区城市间生产要素和利益的科学有序流转,使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劳动力在区域内实现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不仅有利于放大和强化传统城镇体系模式下中心城市的功能,而且还有利于将其力量所及的区域有机整合,形成城乡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促进城乡联动发展。
以人为本是都市圈建设要遵循的首则。都市圈建设的动力和落脚点都是人,社会治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近年来城市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抢人大战”频频登上热搜。郑州都市圈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持续深化开展“活力郑州青春郑州”郑州市青年创新创业行动,不断扫除阻碍发展的思想障碍,打通影响发展的制度瓶颈,改变束缚发展的陈旧规定,实现都市圈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入开展“干部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广大机关公务人员联系帮扶社区活动,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打造“十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帮助基层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关切的问题,多办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要优先考虑交通、产业、教育、城市基础设施等优化升级,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使郑州都市圈更加宜居宜业。加快高频事项跨域通办,持续推行一件“事”政务服务改革。按照“一套申报材料、一次受理、分类审批、统一出件”的模式,加快推进民生关切、涉企服务、人才服务、创业创新等重点领域高频事项的一网式集成套餐服务。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对县级职能部门的常态化培训、考核制度,持续提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主动服务、精细服务、高效服务水平。
项目带动是郑州都市圈建设的重中之重。都市圈是城市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共同作用的体现,是城市化最有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模式。都市圈建设的关键在于项目运作,通过抓项目实现各类发展资源和发展要素的优化组合。郑州都市圈建设要持续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以“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提升。要提升谋划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注重项目的筛选和包装,充分发挥企业在扩张项目中的主体作用,政府在谋划项目中的主导作用,大招商在吸引项目、承接转移中的积极作用。郑州都市圈建设的项目带动要有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要有大尺度的宏观调控,又要有中微观尺度的城市建设管理与开发控制。要以强化核心聚集为重点,大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要素的集聚,着力在交通融城、要素融合、产业协同等方面强化支撑,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汇集人才、科技、教育等创新要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提升推进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招商引资的能力和水平,既要不折不扣地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又要注意利用合同规避风险;既要注重会展招商、活动招商,又要克服形式主义,提高招商引资的落地率。
产业支撑是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基础工程。产业新城在都市圈时代是非常可行的城镇综合发展模式之一。郑州都市圈建设必须有产业发展作支撑,要以产业为布局、职能分工为重点,以全产业链深度协作为纽带,打造重点产业生态圈和产业链。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高成长性产业、高成长性企业、高成长性区域优先发展,大力发展汽车和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战略支撑产业,努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改造提升当地的优势传统产业。要把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努力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基金等金融产业,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大力发展会展、中介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房地产、建筑安装、社区服务、文化旅游和健康休闲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商贸业,推广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运作模式,培育、引进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要把发展都市农业放在重要位置,用工业的、景观的、生态的理念发展都市农业,重点发展环城市及城市组团的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畜牧、水产等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
(作者:王运涛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