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晶:在践行红旗渠精神中树立正确“三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强调,要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党校工作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期许。发源于河南安阳的红旗渠精神,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闪亮坐标,蕴含着百年大党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是引导和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三观”的生动教材。
常怀公仆之心,在践行红旗渠精神中树立“为民谋利、清清白白”的权力观。廉洁从政,秉公用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历时十年、投资近亿元的红旗渠工程,未发生一起贪污或挪用修渠物资事件,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有整有零、清晰可查。县委书记杨贵不搞特殊,坚持“群众吃啥我吃啥”,一碗小米稠饭倒进大锅里,变成一锅小米稀饭,30个人分着喝。县长李贵为官清正,当村医的表弟想提前转正找他帮忙说情,李贵不仅没答应,还把他严厉批评了一顿,亲戚都说他“没人情味儿”。副县长、红旗渠工地总指挥长马有金和民工一起,住窑洞、宿工棚,吃野菜、啃窝头;从没有领过出差补助和工地补贴;从未坐过小汽车,到县里开会也是顺便坐拉煤的卡车;为便于存放用具和文件,去仓库找了个黑色炸药箱,还当场交给会计3元钱。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领导干部更要铭记过去、传承历史,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扛起时代重托,在践行红旗渠精神中树立“为民造福、真抓实干”的政绩观。只有全党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红旗渠的修建没有成功经验可循,面对质疑和反对,面对未知风险和挑战,林县县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不当“太平官”,以对党负责、为民造福、不负历史的坚定信念,吹糠见米、真抓实干,历经千辛万苦实现了修渠梦想。红旗渠精神昭示我们,业绩都是干出来的,真干才能真出业绩、出真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员干部一定要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落实的做法。对当务之急,要立说立行、紧抓快办,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对长期任务,要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滴水穿石,久久为功。要强化精准思维,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
站稳人民立场,在践行红旗渠精神中树立“人民至上、不慕虚荣”的事业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强调“要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就是我们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光辉典范。红旗渠的成功修建,圆了林县50万人口“吃水不出村,种上水浇田”的梦想。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主动深入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把人民至上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到行动上。坚持把群众意愿、本职工作、党和国家事业紧密结合,同群众“身挨身坐,心贴心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尺,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问题,做到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作者:张晶晶 单位:红旗渠干部学院)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