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民忧,使民富——《南风歌》的廉政解读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4-10 13:08

  《南风歌》,是一首来自上古时期的古老的歌谣。据称,它的作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之一虞舜。对这首诗的解读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一、《南风歌》解

  《南风歌》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这首诗在《孔子家语》、《礼记·乐记》等传世文献中皆有收录,并指出是舜所作。诗一共只有两句,通俗易懂地表达了舜帝对“南风”深情的礼赞。具体翻译一下就是:和煦的南风啊,能够吹散民众的怨怒;及时的南风啊,可以让百姓的财产富足。

  一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影响非常大。对于刚刚进入农耕时期的大舜时代更是如此。由于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当有限,所以掌握自然规律、认知未来风险是当时国家领袖养护万民的重要职责。因此《孔子家语·辩乐解》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

  天之道如此,人之道亦然,舜把“解民忧,使民富”的执政理念浅白如话地传递给了后世。因之《史记·乐书》才会说:“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鬻子》称之为:“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帝王之功莫此为盛,故百代不易,为福为教也。”这里的帝王之功,其内涵便是“解民忧,使民富”的执政理念。这种执政理念自《南风歌》里诞生便成为中华民族兴盛的法宝,从之者兴,逆之者衰,成为历百代而不变的基本规律。

  《尚书》曰:“德惟善政, 政在养民。”舜的解民忧、使民富的执政理念,万善归途的终点就是养民爱民。《南风歌》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廉政诗歌,阐发了舜对人民的爱护,对人民富庶的渴望,可以说是廉政诗歌的源头,正因为有了如此清澈真挚的源头,才能使我们后世的“解民忧、使民富”的思想代代相传,中国古代历代诗人也常以“南风”来称颂帝王对百姓的体恤之情和煦育之功。在古代诗歌语词中,“南风”是最具美颂色彩的意象之一。

  “解民忧,使民富”,《南风歌》所体现出来的这一鲜明主题,是中国传统优秀政治思想和执政理念的滥觞,是“尧舜之治”政治实践的光辉结晶,也是上古中华文明馈赠给后世的珍贵思想财富。

  二、“解民忧、使民富”的历史传承

  历史上我们所耳熟能详的许多著名的“盛世之治”都蕴含着舜的“解民忧,使民富”的执政理念,比如周代的成康之治、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宋代的咸平之志、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乾之治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将以成康之治、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为代表,来观察舜歌《南风》的思想传承。

  周代的成康之治,又称成康治世,是指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治世。周以蕞尔小国打败商王朝,建立西周政权,经过成、康二世的经营,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成康君臣在治国理政过程之中意识到民众的重要性,并对民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周公不止一次地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了解民众的痛苦;要“知小民之依,能保惠于庶民”,统治者细察民情,懂得小民的苦衷,爱护、保护老百姓;在减轻百姓基本生活负担,保障民众基本的生活前提下,引导他们走上安康之路。《诗经·周颂·良耜(sì)》曰:“畟(cè)畟良耜,俶(chù)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正是成康时期农业技术进步,器用便利,人民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

  汉代的文景之治,提出轻徭薄赋,鼓励生产,与民休息,与舜帝《南风歌》一脉相承。汉文帝本人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即位后多次下诏劝课农桑,在工商业方面,汉文帝还下诏“弛山泽之禁”,即开放原来归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事业的发展,并促进商品流通和各地区间的经济交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工商杂税收入逐步超过了全国的田租收入,也使政府有财力减免田租。汉景帝恢复与匈奴等周边民族通关市,发展边境贸易,并在“异物内流,利不外泄”的原则下取得了巨大的贸易顺差。这些做法使国力逐渐恢复,经济发展,人民安定富足,《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繁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唐代的贞观时期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高峰,之所以能够有此成就也得益于当时统治者对百姓切身困难的体察,并能够及时地调整政策,安民富民。贞观时期,战争逐渐平息,唐太宗深切地认识到民众在隋的徭役盘剥下所遭受的灾难,所以实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养。另外,唐太宗还提出了要不妨农时, 厉行节约, 减轻农民负担, 这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唐太宗曾说:“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他认为人民以衣食为本,要让百姓生活稳定,就要创造太平安定的国家环境,统治者要“简静”,方能使民有其本、国有其本。这是对“解民忧、使民富”的内容的进一步解读。他将统治者的“简静”与民安联系了起来,这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解民忧、使民富”中所蕴含的廉的内核。

  不唯周、汉、唐,也不惟统治阶层意识到“解民忧,使民富”是国家繁荣的密码,像宋人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元人张养浩在他的曲中高唱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忧民精神,清人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都是从民众的角度出发,心怀百姓,知其忧,共其情。

  如上种种,可以说只要心存百姓,将“解民忧、使民富”的执政理念放在心上的执政者一定会被民众所爱戴,相反,一味贪图自身享乐,将民生多艰、国家苦难不放在心上的统治者最终只会落得天下怨恨、 身亡国灭的下场。

  我们说《南风歌》是一种传承,它已经不再是一首文学作品,而是一种执政理念,这也是为何《南风歌》以如此短章占据着文学史乃至政治、经济史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所展现出的我国古代圣君明相忧民爱民的传统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到了近现代,这种勤政爱民的思想有了更长足的发展,它不再是君主专政制度的补充与修正,而是结合新的条件被赋予了更新更全面的内涵,在新时代新条件下谱写出了更新的篇章。

  传承与跨越,《南风歌》永恒地吟诵着“解民忧,使民富”的廉政之声。

  三、中国共产党赋予《南风歌》精神以新的时代意义

  以上,我们探讨了历朝历代对南风歌中“解民忧,使民富”思想的传承,当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史册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解救民族危亡,带领人民站起来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的画舫船上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并带领人民为挽救民族危难做了四件大事:

  一是宣传进步思想启民智。欲伸民权,必启民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办《先锋》、《新青年》刊物,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在广大工人阶级中巩固和发展党员,拓展救国力量。二是开展工人运动反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大罢工,支持香港海员大罢工,鼓励工人阶级自觉反剥削反压迫,维护正当利益。三是打赢人民战争反侵略。1937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境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最终胜利。四是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翻开了奔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二)走社会主义道路,带领人民富起来

  在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后,中国共产党又踏上带领人民富起来的新道路。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五年发展规划,为国民经济蓬勃发展制定目标,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指明方向。实行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人民生活走向富裕。经过40年发展,中国有了第一位个体户,第一支股票上市,第一列高速动车,第一艘航空母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创造出了无数个第一,刷新了一次次记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改革开放40年全国居民人均收入增长22.8倍,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三)走进新时代,带领民族强起来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打赢脱贫攻坚战,使贫困人口走向富裕。从“粗放扶贫”到“精准扶贫”,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区域扶贫、互联网扶贫,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以机制创新提高扶贫效率效果。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中国创造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奇迹,对全人类具有重大意义。

  扫黑除恶反腐败,维护人民切身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二十大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

  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要继续带领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奋斗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正是四千年来《南风歌》中蕴含“解民忧,使民富”思想的新时代传承。

  【作者:杨田姜鹏 董媛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本文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贸金融研究院2021年度项目(编号:HYK-2019010)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