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号文件专家谈|苗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重点与路径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4-10 13:16

  当前,国家正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并把提高单产作为主攻方向。河南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和仅剩的5个粮食调出省份之一,也将是此次全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的重点地区。刚刚发布的河南省委一号文件部署了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其中,关于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对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力争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400亿斤以上”。这是对新时期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河南对接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一方面是要解决当下粮食“产得出”的问题,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增强政策支持力度调动和提升农民种粮和主产区抓粮两个积极性,提高综合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解决未来“供得上”的问题,坚持产量产能、数量质量、生产生态一起抓,不能走以前那种大水大肥的资源消耗型老路子,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保护生态环境和科技赋能,建立和夯实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近年来,河南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1/10左右。其中,小麦面积在8500万亩以上,产量在700亿斤以上,占比超全国的1/4,面积和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依据区域定位,我省围绕粮食主导,已经形成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农资农技以及农产品加工相关产业链和服务体系,未来产业优势会进一步强化。总体来看,我省发展粮食生产具备良好的现实优势和较大的增产潜力。同时也要看到,受资源、劳动力、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相比上一阶段的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新一轮的产能提升难度在加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河南耕地面积较10年前减少1017万亩,年均减少101.7万亩,已越来越逼近永久基本农田红线。而且河南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适宜开垦量不足80万亩,成为粮食产能提升的重要瓶颈。在通过耕地扩面稳粮增产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稳步提高。影响粮食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有耕地、种子、机械、栽培技术、化肥农药的投入等,因此,稳步提升粮食产能要抓好良田、良法、良种、良机等关键点,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够产得出、供得上。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设数量和建成质量并重、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并重,产能提升和绿色发展协调,实现高质量建设、高效率管理、高水平利用。一是提高投资标准,促进提档升级。将高标准农田亩均投入提高到3000元以上,对不符合标准的老旧工程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加快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技术集成、生态友好的现代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缩小与高产田的“产量差”。以保土保肥保水、能排能灌、旱涝保收为标准,通过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各种生产技术手段,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将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使得河南更大区域和面积的粮食产量逐步接近高产田水平。加快开展绿色高效吨良田、吨半良田创建。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河南人多地少水更少,要配套和改造现有农田灌排设施,深入实施水利工程节水配套改造,加强用水管理,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大力改善和提升耕地质量。一是提升耕地基础地力。设立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升专项资金。以增加耕层深度为核心,推进深耕深松,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为小农户提供深耕深松服务。依托精准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进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绿肥、秸秆还田等方式,强化种养结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广施用土壤调理剂,实施农机农艺融合,调优改良耕层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为持续高产稳产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开展退化耕地治理。以酸化、盐碱化土壤治理为核心,通过施用碱性肥料、合理的耕作制度等, 进行酸化耕地治理;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将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排走,配合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地表覆盖改良、农艺改良措施,开展盐碱地改良。三是加大肥料等土壤投入品的监管。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大面积减肥增效措施落实,解决化肥面源污染,强力推进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应用,强化对污肥施用、污水灌溉管控, 预防和消除土壤污染。加快推进耕地保护立法。设立耕地保护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耕地质量建设。四是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规范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建设。推进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明确耕地质量等级。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耕地质量状况。

  加强选育推广粮食优良品种。将现代生物技术和常规技术相结合,加快实施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工程,为粮食生产提供种性稳定、质量高的优质种子,促进粮食稳定持续增产。一是加快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主要粮食作物繁种基地建设,加大对小麦、玉米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建立小麦、玉米主推品种研究基地。加快专用突破性新品种和高产、高抗、广适、宜机收新品种选育攻关,做好新品种审定、登记、品种权保护以及种子加工、储藏和质量监督检测,保障粮食生产用种的有效供应。二是加强优良品种示范推广。实施育繁推一体化,加快建设优良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和新品种试验基地,通过基地带动优良品种推广,为粮食产区主导品种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良种良法有机配套,提高良种商品化程度和规模化种植水平,激活粮食高产潜能,促进单产提升。三是构建种业大数据库,为种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大幅提升育种效率。

  积极改进耕作制度和方式。合理选择耕作方式,推广保护性耕作制度,降低耕作强度,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避免耕地过度开发利用引起耕地退化。推进轮作倒茬制度,合理安排夏秋茬作物布局与种植品种搭配,试行不同的作物轮作模式组合,探索不同作物间、作物与环境间以及不同作物品种与环境间的互作机制,实现耕地用养结合。依托现代化智慧农业管理模式,适时适量科学灌溉与施肥,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进一步提升水肥利用效率,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通过种植模式和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典型试验示范与大面积推广,促进秸秆科学还田与提高播栽质量、满足肥水要求相配套,实现粮食生产节水、节肥、增产、增效。

  推动绿色高效重大技术集成。整合良田、良种、农机、农艺等各方面优势资源,构建适合区域保肥改土与产能提升的高效综合技术模式。加强综合性优质高产、超高产配套栽培技术的集成研究与示范,加快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因地制宜提出技术指导方案和操作办法,引导农民进行全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重点抓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农户运用高产品种技术。建立技术集成创新平台,把各类单项增产技术措施组装起来,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由点到线及面推广,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增效,把增产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

  提高粮食生产机械装备水平。以关键生产环节和关键生产装备技术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解决机械收获、高效植保、产地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难题,针对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等薄弱环节加快科研攻关和试验示范,做好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加快选育宜机化粮食品种,提升育种机械化水平,推进良种良机协同。加快推广深松整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等机械化技术,加强农机农艺结合。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建设数字粮田示范基地,推进粮食作物精准作业。创新研制适合丘陵山区作业的中小型农机具,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补齐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快研发复合型农机装备,大力发展环保节约型农机。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作业补贴、购买服务、培训指导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承担粮食生产示范区域农机作业。

  (作者:苗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