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菊萍:焦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2023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2022年3月16日,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在焦作市调研时强调,“坚定依靠创新驱动转型,依靠人才支撑强市,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2023年3月3日,焦作市委书记葛巧红在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班上作辅导报告时强调,“工业是焦作的城市基因,必须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创新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不竭源泉,是现代化焦作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近年来,焦作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一、焦作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创新平台建设。焦作成立市科创委,组建市产业技术科学院,成功创建首批省级智慧岛,实施“千名专家进千企”和市校双向挂职,2家产业研究院入选省产业研究院,强耐新材牵头申报的“河南省固废资源低碳利用中试基地”入选第三批省中试基地名单。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4家,总数达212家,全省排名第4;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1.96亿元,全省排名第5。举办了“市校深度融合发展 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实现了11个县(市、区)与河南理工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全覆盖。
二是引进了科技人才。实施“怀川英才计划”,拿出300个事业编制与企业共建研发平台,为9家单位办理31名博士入编;面向全国前30强经开区发布“招贤令”,招聘23名开发区运营人才;吸引“211”以上高校研究生860多人;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新增技能人才16.3万人,持证人才数占从业人员总数近53.5%。
三是增加了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389家,全省排名第6;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614家,全省排名第7。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为74%、65%,均完成省定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55.4%,高于全省平均8.4%。
四是实施了科技攻关项目。组织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5项以上、“揭榜挂帅”科技项目6项以上、科技计划项目200项以上。推荐申报省级以上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50项以上。科技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资金7269万元,创历史新高;累计发放科技贷款10.43亿元,共支持企业81家。
五是完善了科技创新机制。建立了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新模式,研究出台《焦作市揭榜挂帅科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向全社会发布26项“揭榜挂帅”重大技术需求,成功揭榜10项。完善实施科技创新奖励制度,修订出台《焦作市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奖励资金3578.7万元。试行项目资金“直通车”机制,2022年市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团队项目资金共1028万元直接拨付企业,避免截留延迟拨付问题。
六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1—2月份,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位居全省第四。在2022年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情况通报中,焦作市入库项目数居全省第4位、项目投资额居全省第1位、项目投资完成率居全省第3位。近日,2023年省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下拨,焦作市共获得技改示范项目、“机器换人”示范项目、首台套重大装备奖励和保费补助、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类奖励资金1.123亿元(占全省的10.23%),其中技改示范类项目获得资金8178万元,居全省第二位。
二、焦作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焦作创新驱动的现实基础仍较薄弱,科技创新的引领支撑作用还不能很好适应转型攻坚需要。
一是科技投入不足。焦作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偏低,企业研发意愿总体不强,不利于产品的迭代更新。
二是高能级创新平台数量少。焦作本土没有国家级的大院大所,多年来仅争取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理工大)、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中原内配、风神、龙佰集团),在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平台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数量少。目前焦作引进创新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层次与发展需求不相匹配,部分本地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甚至处于流出状态。
三、焦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对策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现代化焦作建设已经进入全面起势的崭新阶段,今年焦作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高到占GDP比重2.3%,必须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努力闯出一条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突出创新在焦作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精准定位和优化实验室、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布局,打造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逐步改革和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科技投入体系和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着力培育创新文化。积极争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通过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分红等激励形式,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注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促进行业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创新,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深化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进行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需求对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技术定制、测试检验、中试熟化、产业化开发等,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持续开展千名专家进千企行动,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水平。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机制,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竞争力。
(四)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发挥好市产业技术科学院“五链耦合”平台作用,努力争创更多省级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标准建设焦作智慧岛、白鹭湖智慧岛,加快推进研发设计公共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智慧岛承载能力。推进市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支持多氟多新材料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五)支持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围绕“356特色产业集群”,瞄准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绿色食品等优势产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科技计划项目,突破一批前沿技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体制。
(六)强化人才支撑保障。推进焦作人才高地建设,形成高端科创人才聚集效应。积极组织申报省中原学者、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等人才创新平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清单式引进一批高精尖人才,以人才激活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怀川英才计划,办好第十二届“海创会”,积极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活动。完善引才绿色通道和柔性引才聚才机制,让各类人才在焦作安心、安身、安业,让怀川大地成为创新高地。
(七)形成开放创新生态。进一步加强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对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引进,与焦作企业、高校及研发机构结成创新联合体,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与重要节点的关键共性技术进行合作研发。深化科技金融结合改革,进一步完善提升中原银行焦作分行科技支行、科技创新投资引导基金等作用,引导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加速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积极融入全省产业链和创新网络,推动技术成果共享、知识溢出与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者:单菊萍,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张许良,中共焦作市委党校副校长 本文系2023年度焦作市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推动焦作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相统筹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ZZ202301-1)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