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创新发展论坛 | 赵德友:中国式现代化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编者按
4月22日,第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为主题,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为宗旨,10余位专家学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献计献策。大河网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学术中原对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以下是河南省统计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德友的发言《中国式现代化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
2020年,我国消除了绝对贫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成为鲜明时代主题,本报告设计度量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对我国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
一、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及目标设定
为科学评价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水平,根据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和遵循的原则,构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目标值,并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
(一)构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在设计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主要把握以下五个原则:
1.导向性
指标体系必须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作用,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导向作用。
2.系统性
指标体系必须系统完整,确保反映五大新发展理念既不能漏项又不能重复。
3.可比性
选择指标时必须统一口径,确保各年度数据连贯可比。
4.可操作性
现代化指标数据必须概念明确、定义清楚,数据方便收集,计算方法科学合理。
5.简明性
原则上每个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领域选择少数核心指标,不追求面面俱到,不搞数字游戏。
(二)指标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六大板块,共20个基础指标(见表1)。
表1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确定指标权重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权重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科学合理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是提高评价质量的关键问题。本指标体系采取常用的专家打分法(即Delphi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在确定六大板块权重时,考虑到经济发展仍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共享发展则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或价值导向,因此赋予第一和第六板块各20分权重,其余四大板块均赋予15分权重。
在确定各板块的经济指标权重时主要把握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相对重要的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如人均GNI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赋予7分的权重,高于劳动生产率权重;二是数据可靠性较高的指标赋予较高的权重,反之则赋予较低的权重,如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只赋予3分权重。各板块和各经济指标的权重见表1。
(四)确定各指标的目标值
1.人均GNI目标值设定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全部收入的总和,是一定时期所有常住单位所占有的最终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它等于GDP加上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远景目标。目前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对于“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世界银行公布的2020年高收入国家标准为人均GNI大于12695美元,我们把世界全部高收入国家按人均GNI高低排序后分为高中低三档,将处于中档的国家视为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NI的下限门槛为葡萄牙(22000美元),上限为比利时(45180美元)。因此,将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值设定为22000美元。
2.单位GDP碳排放目标值设定
单位GDP碳排放指一定时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与GDP的比值,是每单位经济产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反映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各种能源的排放系数大约为“煤炭2.66吨CO2/吨标准煤,石油1.73吨CO2/吨标准煤,天然气1.56吨CO2/吨标准煤”,计算2000—2020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如某年中国碳排放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煤炭排放系数+油品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油品排放系数+天然气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天然气排放系数)。
由此计算出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为666克/美元,根据有关专家研究,目前中国单位GDP碳排放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8倍,推算2020年发达国家单位GDP碳排放为250克/美元,据此作为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值。
3.其他指标的目标值设定
按照人均GNI目标值设定的原则,其他指标的目标值根据2020年葡萄牙数据设定。无法搜集到葡萄牙数据的指标,用主要发达国家的平均值作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值。
二、计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指数
(一)计算单指标指数
1.计算正向指标指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16项正向指标,分别为人均GNI、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均能源消费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全球营商环境指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平均受教育年限、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均预期寿命。
例1 2035年人均GNI的目标值为22000美元,2015年、2020年中国人均GNI分别为7977美元、10610美元。那么:
2020年中国人均GNI现代化指数较2015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
2.计算逆向指标指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共有3项逆向指标,分别是单位GDP碳排放、空气中PM2.5含量和空气中PM10含量。
例2 2035年单位GDP碳排放的目标值为250克/美元,2015年、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分别为827克/美元、666克/美元。那么:
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现代化指数较2015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
3.计算区间指标指数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指标体系中有1项区间指标,即基尼系数。
其指数计算公式为:
例3 2015年、2020年中国基尼系数分别为0.462、0.468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可得:
(二)计算中国基本实现现代综合指数
计算2000—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综合指数,得到一个矩阵,公式如下:
三、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证分析
(一)2000—2020年中国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稳步提升
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我国现代化综合指数为28.3%,2020年稳步提高至54.4%,比2000年提高26.1个百分点,2001—2020年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见图2)。
图2 2000—2020年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指数
(二)2000—2020年现代化各项指标进度不均衡
2000年以来,提升幅度较快的指标有平均受教育年限年均提升2.8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年均提升2.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年均提升2.1个百分点、空气中PM2.5含量年均提升2.1个百分点和人均GNI年均提升2.1个百分点。而其他指标年均提升幅度较为缓慢;2020年发展水平较高的指标有城镇化率达到目标值的97.2%、人均预期寿命达到目标值的95.5%、全球营商环境指数达到目标值的89.8%、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目标值的85.7%,而劳动生产率、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单位GDP碳排放等指标2020年仅达到目标值的30%左右。
(三)2035年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预测
按照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预测,到2035年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为74.0%。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重点关注劳动生产率、人均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支出占GDP比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单位GDP碳排放等发展滞后的指标。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