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创新发展论坛 | 谷建全: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4-27 10:02

  编者按

  4月22日,第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为主题,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为宗旨,10余位专家学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献计献策。大河网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学术中原对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以下是河南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长谷建全的发言《城乡融合发展是建设农业强省的必然选择》——

  一、农业强省建设的战略意义

  党的二十大之后,河南提出了建设农业强省的发展目标,农业强省建设是国家之需、河南之需、时代之需。建设农业强省,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农业强省建设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客观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也是适应国际环境变化的必须之策。河南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建设农业强省将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没有河南的农业强省建设,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农业强国建设。

  (二)农业强省建设是锚定“两个确保”的根本要求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描绘了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宏伟蓝图,提出了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总体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难点重点在三农,如果三农实力增强了,农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业强省建设的目标自然就实现了,进而现代化河南建设就有了基础、有了条件。农业强省建设是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的必然选择。

  (三)农业强省建设是河南服务全国大局的具体体现

  河南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小麦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河南农业做强了,粮食生产有保障了,全国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因此,建设农业强省也是河南服务全国大局、勇于担当的具体体现。

  (四)农业强省建设是实现经济强省目标的关键所在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的目标,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建设经济强省,首要目标是建设产业强省。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只有农业强,产业才能强,农业强省建设的目标实现了,经济强省建设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农业强省建设是经济强省建设的先决条件,农业强不了,经济强省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农业强省建设绕不过的三个矛盾

  (一)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的矛盾

  河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阶段,每年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根据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河南每年需要大约60万亩的建设用地,但实际上供地指标只有20万亩左右。河南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1.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突破。因此,在推进现代化河南建设过程中,如何解决好城镇化、工业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一个绕不开、躲不过的重大问题,必须找到有效解决的办法。

  (二)种粮与增收的矛盾

  国家赋予河南每年的粮食产量不能低于1300亿斤,要完成这样的生产任务,必须保证足够的播种面积,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粮农的种粮积极性。但是粮食产业天生是个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过去河南曾经有过一个说法: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经济弱县。种粮收益偏低,种粮农民积极性不高,大量粮食生产资源流失等。在此情况下,如何能够既保证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又能提高粮农的收益水平,这也是河南在推进农业强省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三)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农生产方式与发展现代农业的矛盾

  当前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农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我省户均经营耕地大约6.7亩,农业劳动生产率只有工业劳动生产率的47%左右,这种小农生产方式限制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发展,也决定了劳动生产率很难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建设农业强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怎么解决好以家庭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现代化河南建设,尤其是农业强省建设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课题。

  三、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三个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三农”发展的“滞后性”和“外源性”特征

  根据国际城乡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方面,“三农”发展具有“滞后性”特征,所谓“滞后性”,就是指“三农”的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往往是滞后于城镇化、工业化的,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和工业具有较强实力的情况下,乡村振兴才有机会、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另一方面,“三农”发展具有“外源性”特征,“三农”内生发展能力有限,仅靠“三农”自身的发展,很难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促进“三农”快速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从外部输入先进的生产要素和足够的发展能量,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工农互补,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性、必要性

  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或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类经历了多个文明阶段,除了原始文明外,还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知识文明时代等。在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农业和农村;在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发展的重心是工业和城市。在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初级阶段,工业和城市对农村和农业是一种“极化效应”,通过虹吸把农村农业的优质要素吸引到城市和工业领域里了,这就导致农村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败,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但随着城市和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和工业的实力得到大幅度跃升,城市和工业对农村农业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过去的“极化效应”转向“辐射效应”,通过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带动“三农”逐步由弱到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二十大报告中又强调,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要促进城市里的一部分工商资本下到农村去,为什么一部分工商资本要下到农村去,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城市和工业的发展,城市里的空间成本、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一部分工商资本在城市里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困难,迫使他们到农村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而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也拥有两方面的显著优势,一是绿色资源优势;二是空间成本优势,这两方面的优势与下到农村的工商资本有机结合,就会促使农村产业出现大幅度跃升,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第二层含义是指,要促使一部分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里,成为城市市民,农村人口的减少,将给农业发展带来两重效应:一是从分母上减少了农村人口,为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二是从分子上提高了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水平,有效提高了“三农”的内生发展能力。因此,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三农发展一系列矛盾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的根本途径。

  四、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做大做强做优县城经济

  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是连接城乡、工农的重要纽带。从发展的实践看,县城经济越大越强越优,对农村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就越大。因此,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的新要求,做大做强做优县城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区域创新体系、现代基础设施体系、现代绿色发展体系、现代对外开放体系等,提升县城的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集聚力、辐射力,增强县城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不断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

  以工业化理念经营农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和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业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从而有效破解农业收益低的难题。二是以工业化理念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工业化的特征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市场化,以这四化为标准,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传统农业迅速走向现代农业。

  (三)鼓励返乡回乡创新创业

  要使农村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活力和发展动力,需要引入更为先进的生产要素,注入更强的发展能量。改革开放以后,大批农村青壮劳力进入城市就业,这部分农村青壮劳动力,经过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洗礼,有的掌握了一门技术,有的掌握了市场营销资源,很多人成了企业家或成功人士,进入现阶段,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有返乡回乡创新创业的需求和冲动,他们成为工商资本的典型代表,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生产力,他们返乡回乡创新创业,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可以倚重的有生力量。

  (四)完善工商资本下乡政策体系

  工商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促进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我们需要制定系统的具有更强针对性的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下乡,发展农村产业。在促进工商资本下乡的过程中,我们要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公司注册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通过政策创新,畅通工商资本下乡的通道。同时在引导工商资本下乡的同时,也要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有些工商资本到农村流转大量土地,但不是规模化生产粮食,而是从事非粮化经营的,这样做的后果必然冲击到粮食生产、影响到粮食安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改造和化解小农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工商资本下乡的非粮化倾向,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稳定。

  (五)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天生是弱质产业,比较效益低,只有把比较效益高的二、三产业嫁接到第一产业上,才能有效提高第一产业的收益率,才能有效破解种粮收益低的问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途径,也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潮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形成城乡互动、工农互补的有效机制,推动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

  (六)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城乡存在二元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服务不能均等化,公共服务的优质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公共事业、公共服务十分薄弱,这种状况就决定了农村缺乏集聚和吸引优质要素的条件和能力,缺少内生发展能力。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就需要促进公共服务在城乡间均衡布局,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吸引更多优质要素流向农村,提高农村农业内生发展能力。唯有如此,乡村振兴、农业强省建设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