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创新发展论坛 | 刘晓慧: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 厚植现代化河南产业根基
编者按
4月22日,第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为主题,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为宗旨,10余位专家学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献计献策。大河网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学术中原对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以下是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部部长、教授刘晓慧的发言《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 厚植现代化河南产业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了“十四五”河南制造业增速目标: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速7%左右,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2%以上。还确定了比重目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十四五”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的关键支撑。在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的形势下,河南迫切需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践表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环节,产业集群具有深化产业分工、汇聚要素资源和提升创新绩效的效应,是参与区域竞争的主体单元、引领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是化解脱钩断链风险、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河南制造业提质进位步伐稳健
首先,增速与结构趋于改善。2023年1—2月,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比上年同期前移4位;居中部六省第5位,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均前移1位;在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前六位的省份)中居第3位,比上年同期前移1位。2023年1—2月,河南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9%、11.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0、6.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27.3%、49.3%。其次,主导产业优势凸显。2022年,河南省五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3%,主导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8.9%。最后,制造企业活力释放。2022年河南制造业企业100强入围门槛为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67.4%;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合计16197.62、853.2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27%、47.03%。其中,民营制造业企业入围数量达60家,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占到了制造业100强的66.68%、74.94%。截至目前,河南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39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11家。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河南国企入选国务院国资委评选的“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
二、河南多方合力绘就制造业集群发展蓝图
2020年以来,河南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河南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河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关于建立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的通知》《河南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河南省绿色食品集群培育行动计划》《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多次明确提出河南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即到2025年,形成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2~3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万亿级现代食品集群,培育30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等。
三、河南已初步构建制造业集群新发展格局
立足比较优势,初步形成装备制造、食品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构建省级以上制造业集群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目前,河南拥有8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4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覆盖13个省辖市的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其中,共有16个集群跻身国家级制造业集群序列。这些高能级制造业集群是河南建设制造强省、锚定“两个确保”的“加速器”,是河南应对脱钩断链风险、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稳定器”。
四、以培育壮大制造业集群赋能现代化河南建设的六条路径
要瞄准“拆不散、转不走、压不垮”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目标,探索政府引导和集群自组织主导相结合的制造业集群建设路径,建立以“两高两低”(高技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排放)为特色的制造业集群体系,筑起对冲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的强大防波堤,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一是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着力构建链群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产业链精准招商模式,在“三个一批”活动中增加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稳链项目比重,注重制造业集群与产业链、产业园区的融合,打造空间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紧密协同的万亿级制造业链式集群。实行制造业集群招商挂图作战,加强重点产业链跟踪研究,制定产业链优势细分领域全景图、招商地图、链主企业图,全方位招引研发机构、创新团队、高端人才等。
二是借鉴发达地区集群培育经验,加快入列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经验,采取竞赛方式遴选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制定重点产业链工作开展的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大企业承担先进制造业“链长”职责。重点支持河南3个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和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扎实推进1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逐渐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耦合相生的新格局,加快实现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零的突破。
三是加强数字化转型引领,推动制造业集群变革重塑。2022年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数字化转型。深入开展细分行业调研,梳理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清单,制定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方案。面向五大主导产业开展制造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服务商牵头组建制造业集群数智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数智化转型联合体,构建产业链协同转型的生态体系。推动“链主”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链条向上下游广泛延伸,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在制造业集群转型中的核心作用,畅通制造业集群内外部协作网络,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制造业集群。
四是提升县域制造业集群,带动县域经济“成高原”。据统计,河南省县域以约占全省85%的面积、占全省70%的常住人口,创造了全省超过60%的生产总值、约35%的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了全省70%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50%的消费总额、超过60%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打造更高水平的县域制造业集群是河南建设制造强省、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提升县域政府服务意识,在企业入驻、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数字赋能、人才引进和投融资等各方面制定一系列激励扶持政策,引导县域制造业集群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引导中小企业在主导产业上深耕细作,建设集群内的工业设计、技术创新、质量检测等一系列信息共享平台,围绕多个应用场景搭建服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产业大脑”,提高集群公共服务能力与县域中小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五是加快集群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据测算,2020年河南省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4.88亿吨,工业排放约占排放总量的60%以上。《河南省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均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明显下降。加快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数字化赋能碳管理模式的应用推广,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强化绿色金融全链条、全要素赋能制造业集群发展,注重发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企业和绿色设计产品在制造业集群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加速构建高端高质高效的制造业绿色化发展体系。着力构建跨省制造业集群协作网络,牵头组建黄河流域制造业集群绿色发展联盟,坚决遏制黄河流域“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注重强化全流域绿色制造监管。
六是健全集群发展支持体系,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制定细分行业制造业集群培育发展方案,出台精准滴灌的制造业集群扶持政策,强化各类制造业集群政策的协同性。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建立制造业集群重大项目调度机制,加强用人、用钱、用能、用地保障。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群借助“四条丝路”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建立国际合作交流机制。鼓励各大制造业集群发布创新和配套需求清单,由省实验室、省产业研究院、省产业创新中心、省中试基地、省创新联合体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揭榜”攻关,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与制造业集群衔接联动。营造鼓励创新、开放包容、融合发展、共商共治的集群文化,组建中立高效的集群促进机构,促进集群企业结网与互动,提升集群治理现代化水平。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