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创新发展论坛 | 高昕:以高等教育现代化赋能现代化河南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4-28 10:31

  编者按:

  4月22日,第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为主题,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为宗旨,10余位专家学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献计献策。大河网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学术中原对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以下是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昕的发言《以高等教育现代化赋能现代化河南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了“三位一体”统筹安排、系统部署,深刻揭示了三者的辩证统一性和极端重要性。地方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区域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承担着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双重使命,具有根植地方、亲近产业、注重创新、汇聚人才等比较优势。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导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资源支撑对整体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不同地区教育拉动经济的作用方式也存在着差异性。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既是一个人口大省、农业大省,也是一个经济大省、教育大省。2012—2021年,河南普通高等学校数量由120所增加到156所;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由155.90万人增加到268.64万人,与此同时,河南区域经济发展也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的态势。要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必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战略性地位和先导性功能。

  第一,以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强高等教育顶层设计。2021年召开的河南第十一次党代会确立了“两个确保”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部署。发挥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要加强宏观顶层设计,把高等教育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空间格局优化等结合起来,通过错位竞争、换道领跑,再造传统优势、形成比较优势,走出一条适应河南经济特征、人口特征、产业特征的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一是加快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以河南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为依托,统筹省内高校分布格局,形成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南阳、新乡、商丘为节点的“一主四副”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二是持续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有序扩大理工科高校占比,积极培育电子科技、航空航天、交通运输、人文社会等领域的本科院校。三是不断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自觉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紧密对接河南“456”核心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普通高校的学科专业结构,推动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河南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

  第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加速人才培养提质创新。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教育的本质在育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了“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中高位嫁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抢滩占先,在未来产业孵化和培育中前瞻布局”的战略部署,实现这些重大战略离不开大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在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着力造就更多创新人才,助力河南由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基础,构建符合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引导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高校立足自身办学定位,整合专业建设资源,创新专业组织结构。二是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建立高校与社会合作培养机制,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资源,搭建覆盖广泛的实践育人平台,推动高等院校与行业部门、工商企业共建教育共同体。三是强化培养质量监控。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健全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高等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引导高等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打造质量文化。

  第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针对高等教育学科建设提出了“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的明确要求。一是打造多元共治格局。不断优化政府调控方式,下放学科建设自主权到基层学术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学术组织在学科发展建设中的自治功能。二是优化学科建设实施机制。建立“双一流”学科创建定期会商机制,组建由发展改革、教育、财政、科技、人社等政府部门组成的河南省“双一流”学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三是拓展产教融合空间。发挥河南作为试点建设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政策优势,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开科创走廊、沿黄科技创新带建设以及“一县一省级开发区”建设,建立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

  第四,以合作共享为路径,构建高等教育开放格局。在社会信息化时代发展格局下,高等教育被赋予了更新的要求、更大的责任和更高的使命,已经成为对外开放合作重要窗口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主要载体。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将深化区域合作作为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的重要举措,推动高等教育对外合作,要以区域经济合作为基础,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人才、在协同攻关中创新科技、在资源共享中打造师资,在互学互鉴中提升质量。一是深化国际国内合作。借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五区联动、四路协同”开放格局,吸引海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专业教育国际认证。发挥驻外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设立海外留学生奖励基金,吸引更多国外优质生源来豫就读就业。二是深化省内校际合作。发挥郑州大学、河南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带动示范作用,通过干部流动、学科合建、课程互选、教师互聘、科研互助等,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在省内高校间自由流动。三是支持社会力量办学。以财政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加快推动民办高校教师与公办高校教师待遇同等化进程。

  第五,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优化高等教育治理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具体到河南高等教育领域,就是要在做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赋予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时代内涵。当前,河南高等教育领域的改革已步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高校理应在贯彻落实和主动策应政府层面“放管服”改革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激发办学活力,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是推进重点领域简政放权。聚焦高校专业设置、编制岗位、人才引进、职称评聘、薪酬发放、资产管理、经费使用等重点领域,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核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能,参照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的经验,进一步下放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二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以《大学章程》建设为基础,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三是建立分类评价考核机制。立足河南高等院校层次、类型、结构、学科等特点,将河南高校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技术型和应用技能型四个类型和综合性、多科性和特色性三个类别,引导高校分类规划、错位竞争、特色发展,完善河南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格局。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