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创新发展论坛 | 朱世欣: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4-28 10:29

  编者按

  4月22日,第九届中原创新发展论坛在黄河科技学院举办。本次论坛以“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内涵 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河南实践”为主题,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河南落地生根为宗旨,10余位专家学者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献计献策。大河网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学术中原对此次论坛专家发言进行全文刊发。

  以下是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朱世欣的发言《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高质量发展》——

  从营商环境建设的出发点来看,优化营商环境对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也被认为营商环境的优越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实中普遍呈现出的“经济发展” 与“营商环境” 的双高情况也得到了相互的印证。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河南省在营商环境建设层面,呈现出“非经济性” 的失衡,即经济发展并不决定营商环境建设水平的排序。具体而言,主要包括河南省全国排名、市级之间和区( 县) 之间 3个方面的失衡问题。

  ( 一) 河南省营商环境建设排名的全国失衡

  从经济发展层面,截至2022年,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已连续 18 年位居全国第 5 名,2020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为 54997. 07 亿元,2021年达到 58887. 4 亿元。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8 年各省营商环境指数报告》显示,河南省营商环境指数综合得分排名 16位,居于全国中等水平。

  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三宝团队主持的《中国省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 2020》 显示,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总体位居全国第 11 位(57. 15 分)。可以看出,河南省营商环境的省际排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国排名相差较大,营商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 非均衡性” 较为显著。

  ( 二) 省内营商环境评价呈现出经济发展排序和指标排名的不一致

  2021 年,河南省在全省范围内首次实现全域性营商环境评价。 从公布的评价结果来看,在营商环境评价省际失衡问题以外,河南省内各市、区、县之间同样存在着区域分布之间的失衡问题。

  1.河南省市际评价状况

  2020 年,河南 17 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营商环境评价总分平均为 83. 24 分,较 2019 年提升 4. 39 分、较 2018 年提升 13. 98 分。

  根据评价结果,总分前 9 名的省辖市分别为:郑州、洛阳、鹤壁、濮阳、开封、漯河、驻马店、安阳、许昌。排名第一梯队的地级市中,除郑州、洛阳、许昌 3 个传统经济强市之外,其他城市的经济相对处于中下等水平,而许昌的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也处于第一梯队的最后一位( 第 9)。 同时,新乡、南阳等经济排名靠前的地市,则未能入围第一梯队。

  2.河南省区一级评价状况

  按 2020 年行政区划,共有 54 个市辖区( 包含郑东新区) 参加评价,得分前 15 名的市辖区分别为:淇滨区、中原区、祥符区、金水区、吉利区、管城回族区、华龙区、洛龙区、西工区、鹤山区、文峰区、殷都区、睢阳区、上街区、驿城区。从第一梯队的空间分布来看,15 个市辖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集中化特征,即绝大多数位于豫中( 郑州)、豫西( 洛阳) 和豫北( 安阳、鹤壁) 3 个区域,豫东、豫中南、豫南、豫西南等地区则呈现出“ 真空” 的状态。处于第一梯队的许昌市、漯河市,并未有市辖区处于第一梯队中。

  3 河南省县一级发展状况

  在县( 市) 方面,包含 12 项一级指标,具有可比性的 10 项指标中,优势和良好指标为 5 项。 按 2020 年行政区划,共有 104 个县( 市) 参加评价,公布了得分前 30 名。根据2021 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2020 年度河南省共 7 县入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包括新郑市、济源市、永城市、新密市、巩义市、中牟县、长葛市。永城市、巩义市营商环境并未进入 2020 年营商环境县( 市) 30 强之中。

  河南省营商环境存在的不足主要有:

  ( 一) 政府行政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政府服务的能力存在欠缺,精细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包含认知和资源两个方面,除了思路性、导向性、理解性的认知能力之外,政府的资源能力主要涉及人员、信息、财政和资产等方面。当前基层政府的服务能力欠缺,是制约营商环境优化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人力、物力、财力以外,其综合业务运作能力也存在天然局限。 基层政府权责不对等、缺乏制度回应性、多头工作目标契合度不一致等,也会造成工作资源的浪费、工作能力的倦怠,社会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较低。

  ( 二) 法治环境营造有待完善

  当前法治环境建设中,存在法治环境保障力度不够、执法队伍建设有待加强、诚信文化意识融入不深等问题。尤其是诚信体系建设是法治环境常态化的具体体现。 尽管当前从制度层面大力推进诚信环境建设,但是在社会层面,诚信氛围和规则意识仍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构建。

  ( 三) 人才培育环境急需加强

  当前,人才吸引不足与流失形势严峻,人才引进政策系统性不足。近年来随着其他省份对人力资源的急剧吸纳,除了高端人才的外流,省内劳动密集型劳动力也呈现出从短期务工外流向常态化户籍转出的改变。各地在引进人才类型和出台政策之间也趋于相同,这也就造成了同质化人才竞争的问题。同时,人才政策存在系统性不足的问题。其中,既包含普通民众在整个人才引进工作中参与不足、监督不足等现象,也涵盖人才引进工作中政策闭环性欠缺的问题。

  ( 四) 科技创新环境支撑不足

  河南省立足于自身实际,有序通过科技创新推进产业融合、转移和升级。从政策性创新驱动来看,一是逐步由宏观向微观演进,政策针对性、明晰性增强;二是科级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备,注重递进性、深入性、互补性。但是还存在科技投入强度相对不高,支撑撬动效能不够显著,在财政支持政策实施层面仍存在机制不完善、成效转化受限的问题。而且,联动与评价机制不完善,重推进、轻绩效的倾向仍旧存在,缺乏对投入绩效的系统性评估。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