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庚香:以红旗渠精神照亮新时代新征程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01 20:35

  编者按

  太行山历经风雨巍巍挺立,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红旗渠精神就是这样的精神地标。从老家河南到中原崛起再到出彩河南,河南从“文明化”迈上“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原学微信公众号今天推出《以红旗渠精神照亮新时代新征程》,主要论述“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意蕴以及该精神如何照亮新时代新征程,大河网学术中原全文转发,以飨读者。

  核心提示

  红旗渠精神是中原大地上动人的“精神图腾”和耀眼的“精神高地”。红旗渠精神具有普遍性、永恒性、开放性,为我们树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红旗渠精神,就必须深刻体悟红旗渠精神的精髓,深刻把握红旗渠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即“七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团结奋斗、坚持自信自强、坚持斗争精神、坚持结果导向。面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将其转化为实现“两个全面”的实际行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十年修渠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是新时代河南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事业必然产生伟大的精神。红旗渠精神来自建设红旗渠的伟大实践,是红旗渠建设客观实际的本质反映。如果说愚公移山是靠感动神灵取得了成功,那么修建红旗渠则是靠林县人民自己的双手取得了成功。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安阳时,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进行了新概括,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并作出了“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的重要论断,得出了“红旗渠精神永在”的重大结论。

  一、为什么说“红旗渠精神永在”

  任何一种伟大的精神,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也绝非轻而易举产生的,都是像钢铁一样经历了千锤百炼。红旗渠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激情燃烧、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缩影和历史见证,是生命渠、幸福渠,也是精神渠。

  首先,红旗渠精神具有普遍性。一种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必然同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在林县,大山在这里拧成疙瘩,条条沟壑把大地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条块。水比油贵,路在崖边,林县人深困其中。修建红旗渠,与其说林县人凭的是勇气,不如说林县人是在用生命来抗衡。他们要碰撞的是什么?是直立的峭壁,是坚硬的石头。要活命,就必须修渠;要修渠,就必须拼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都需要发挥红旗渠精神“敢于战天斗地”的精气神。在这个意义上,“不认命、不服输”的红旗渠精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其次,红旗渠精神具有永恒性。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红旗渠精神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意志力是一以贯之的。杀出一条血路,是林县人的刚性;闯出一条新路,是林县人的自信。对于林县人民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而易举,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从来就没有什么相同的起跑线,从来就没有什么一蹴而就。这就是红旗渠在复杂多变、困难重重的条件下,一步一步向前延伸的精神密码。前进道路上充满困难、风险和挑战,我们要攻难克坚、迎难而上,就必须“不认命、不服输”,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局面。在这个意义上,红旗渠精神是激励我们永远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红旗渠精神具有永恒性。

  第三,红旗渠精神具有开放性。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历久弥新。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年修渠人的梦想吧!“渠道网山头,清水到处流;吃的自来水,鱼在库中游;遍地苹果笑,森林盖坡沟;走的林荫道,两旁赛花楼;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不缺吃和穿,不怕灾年头;生活日日好,山区人民永无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时间、地点、条件都在变化,红旗渠精神也是与时俱进的。当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就是“不认命、不服输”。今天,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任务,我们也需要“不认命、不服输”。

  二、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红旗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战胜困难、赢得未来的精神力量。马克思说得好,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重视物质的力量,更重视精神的力量。这就需要我们对红旗渠精神“温故而知新”,进一步提炼和升华。这里面,至少有这么几点,值得我们特别重视。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林县人为什么要修渠、为什么敢修渠、为什么能修成渠?关键在于我们党的坚强领导。红旗渠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一次生动实践,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领导力,包括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林县地区缺水,世世代代都有,并不是新中国特有的现象,但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这其中既有技术因素,也有制度因素。红旗渠修建成功,深刻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道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领导干部走在前列,率先垂范,这种政令统一、全县一盘棋的强有力的领导力、凝聚力、号召力,其力量是惊人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

  新的时代,需要伟大领导力、卓越领导力和全球领导力。要读懂红旗渠精神,就要读懂“两个行”,即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全面提高党的领导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水平,才能使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确保我们党拥有团结奋斗的强大政治凝聚力、发展自信心,能够集聚起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

  第二,坚持人民至上。读懂红旗渠精神,必须读懂蕴含在其中的人民立场,读懂人民的心。红旗渠精神之所以动人,之所以直击人心,是因为它凝结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10年修渠,林县县委始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在想群众之所想中凝聚了强大共识,在急群众之所急中汇聚了无穷力量。林县县委始终牢记共产党人是什么、为什么、要干什么,抓住水——这个林县人民的切肤之痛、发展之需,坚持修渠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成果由人民共享,及时把林县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热情和经验转化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信心、决心和斗志,克服和战胜了一切艰难困苦,最终完成了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杨贵这样说过:“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党的干部,党性原则不允许我们眼睁睁看着地里旱着长不出庄稼、十几万父老乡亲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林县县委将党的主张与群众的需求相结合,彰显了共产党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可以说,红旗渠工程的动议和修建,始终贯穿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条鲜明的主线。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最深层的动因;依靠人民,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最根本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以人民为主体、为人民谋福利,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凝聚起不可抵挡的磅礴力量。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政权、任何一个政党,其前途和命运都取决于人心向背。如今,为民奋斗、为民造福依然是我们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我们党最大的执政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当前,我们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只要我们党始终深深扎根人民,始终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就能像安泰一接触大地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一样,从容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第三,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创新,首先在“正”,要正本清源,固本求源;其次是创新创造。守正创新,是红旗渠修建成功的最大法宝之一。红旗渠不仅是林县人民为了生存的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积极进取的选择,这种选择不是蛮干,而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大胆创新。无论是寻找出路、具体决策,还是在群众施工的过程中,红旗渠的修建都体现了“创新创造”的精神。在重重困难下,林县人民终能绝壁穿石、创造奇迹,与创新创造是分不开的。与以往相比,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布局中,更加突出教育科技人才、依法治国、国家安全这三个重要方面,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体现了抓关键、补短板、防风险的战略考量。今天,弘扬红旗渠精神,要求我们把艰苦创业与守正创新、尊重规律结合起来。一要实事求是。二要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科学发展和自主创新,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第四,坚持团结奋斗。红旗渠工程是人类历史上除了长城以外最大的靠人力和简单工具完成的工程。这一壮举的实现,依靠的是不懈奋斗、艰苦奋斗、顽强奋斗、团结奋斗。恩格斯有句名言,历史的发展是由“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形成合力的结果。中国崇尚集体主义,西方崇尚个人主义;中国奉行共同体本位,西方奉行个体至上。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50多万林县人舍小家为大家,把一个个“小我”融入修渠大军中,奏响了一曲团结奋斗的集体主义赞歌。每一个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人都能从红旗渠精神中读懂团结奋斗的密码,都能从红旗渠精神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的光芒和团结协作的实践威力,因为这种精神契合了中国人埋藏于内心、流淌于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这种中华文化基因、这种中国精神也必将引领广大群众为了新的伟大奋斗目标而勇毅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形势发展变化,突出强调“五个必由之路”,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强调党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也一定能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团结奋斗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全篇,体现在标题、导语、正文、结束语各个部分。历史的启迪弥足珍贵: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发展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只有团结奋斗,才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只有团结奋斗,才能形成同心同向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新的团结奋斗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多彩的华章。

  第五,坚持自信自强。自信自强与自力更生是一脉相承的。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不只是对理想信念、政治立场、思想作风的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类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张扬和释放生命潜能的伟大实践。修渠过程中,民工们最基本的需求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然而各种艰难险阻却不可思议地被克服了。那种精神和肉体上的极限压力,不是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所能想象的。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对未来的希望,激励着林县人民突破生理和心理的极限,达到了对自我的超越。因此,红旗渠的内涵并非仅仅是吃苦耐劳,更为重要的是林县人民始终自信自立、自信自强,完成了心理上的建设,成就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我们的奋斗目标,越是这个时候西方对我们的围堵打压就会越激烈,我们面临的挑战越严峻、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一个民族和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从“精神主动”到“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再到“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力量。这就要求我们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既不全盘苏化,也不全盘西化,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而言,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科技进步、满足国内需求,不能主要依靠外需带动。美国不会给中国一条生路,生路就在我们自己的脚下。前进道路上,我们在高科技和核心技术方面还有不少短板,买不来、讨不来,必须依靠自己、集体攻关、自主研发。高端芯片、特殊材料、关键零部件、重要装备等方面还存在“卡脖子”环节,需要我们咬定青山不放松,踏踏实实、自主创新干下去,逐步实现关键技术的国产自主可控,只有这样才能扭转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窘境,在国际上才能有自己的位置。

  第六,坚持斗争精神。红旗渠是人与岩石的对抗,体现了顽强的斗争精神。“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首歌,唱出了林县人民勇于斗争的壮志豪情。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红旗渠建设者的精气神;勇气、坚持、不要命,这是他们的精神品格。那些前所未有的困难,没有扼杀红旗渠建设者们的信念,反而使他们更加强大。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必须从这种精神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我们深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是一片坦途,不会一帆风顺。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我们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二十大报告一开始就向全党发出了“三个务必”的号召,其中第三个务必就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只有斗争才能安全,只有斗争才有出路。我们不是为斗而斗,而是有目标、有坐标、有追求的,斗争是为了胜利,是为了争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我们不仅需要斗争精神,还要有斗争的策略、斗争的智慧、斗争的方法,要增强斗争本领,提升抗打压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有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一切打压和遏制只会激发中国人民的意志和热情”。

  第七,坚持结果导向。林县人民历经十年,水滴石穿,最终建成红旗渠,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坚持结果导向。让结果说话,这是红旗渠精神给予我们最为宝贵的启示之一。综观历史,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与奋斗,由此锻造出国家、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成功都是干出来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今天评价一个干部,不仅要看干了什么,更要看干成了什么。要把结果导向作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必须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只有把问题一个个解决,把事情一件件办好,才能把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然,要科学把握红旗渠精神的新时代价值,深刻认识这“七个坚持”,必须与党的二十大的重大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新任务结合起来。

  三、以红旗渠精神照亮未来

  红旗渠精神是中原大地上动人的“精神图腾”和耀眼的“精神高地”,既是历史的答案,也是时代的航标。精神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我们相信,这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出彩之路上,创造更多不平凡的业绩。

   第一,要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的决定》,对现代化河南建设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我们要用好红旗渠精神这一鲜活历史教材,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将其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用红旗渠精神教育党员、激励群众、感召青年,激励全省上下以“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气概,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建设“十个河南”,推动现代化河南建设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第二,要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重要判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调研主题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指出,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如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新时代河南的红旗渠工程。我们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要弘扬红旗渠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取得新进展、创造新业绩,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第三,要深刻领会“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的重要论述,激发奋进力量。骄,就是骄傲、自视“天之骄子”,脱离群众;娇,就是娇气,娇惯,就是吃不了苦、吃不下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抓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广大青少年接受红色基因熏陶、红色文化浸润,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太行山历经风雨巍巍挺立,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高峰,它既是时代的地标,也是通向未来的起点。红旗渠精神就是这样的精神地标。从老家河南到中原崛起再到出彩河南,河南从“文明化”迈上“现代化”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新的出彩之路,要求我们深度挖掘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把红旗渠精神转化为实现“两个全面”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战胜风险挑战的坚强意志,转化为更大的责任担当和更高的目标要求,不断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