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读原著 | 赵璐:以理论自觉把握历史主动(附音频)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08 10:37

  编者按

  近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开展,主题教育学习材料已正式出版发行。怎样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怎样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怎样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不断提高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既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因为原著原文最能体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最能为我们深入学习和全面把握理论准确导航。即日起,学术中原开设“我来读原著”专栏,邀请专家学者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今天刊发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决策咨询部副主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赵璐的文章《以理论自觉把握历史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先锋型使命型政党,秉持责任伦理、强调使命驱动、长于理论创新,以其强烈的历史主体意识和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了“变”与“跃”的统一。“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次伟大飞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理论飞跃,节奏高度趋同、指向高度一致、价值高度统合。中国共产党人以理论自觉引领民族意志,以组织力推动时代变革,深刻印证了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交互共进的“历史合力论”。

  一、卓然而立,以理论“真火”淬炼政治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党必须有自己的政治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求富强的实践中形成发展。中国共产党坚定高远的政治追求、昂扬奋进的精神气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于对民族最高利益的历史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探寻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做出了全新的探索。1916年8月,李大钊在《〈晨钟〉之使命》中指出:“今后之问题,非新民族崛起之问题,乃旧民族复活之问题。”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实现民族复兴不能靠东方文化,也不能靠西方文化,而要靠“第三种文明”即社会主义文明。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劳苦大众最深沉的情感、对中国革命实际最深刻的体察,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伟大中华文明,唤醒现代民族意识,汇聚蛰伏已久的历史伟力,以中国共产党卓尔不群的政党特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从自发到自觉的道路探索,跳出中国传统社会“成住坏空”的自我循环,实现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根本的变革”。

  政治清醒源于理论坚定。中国共产党对政党先进性的深刻认知,突出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捍卫和积极实践上。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哲学思维辨析社会矛盾,以政治操守约束政治行为,以初心如磐的定力和自我革命的勇气再次破题成章,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共产党人理念信念的灯塔之光。

  二、应时而使,以“总钥匙”破解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对规律的揭示越深刻,对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引领作用就越显著。”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的政治密码。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国际力量格局的深刻调整,伴随着政治共同体之间竞争方式和发展理念的多元对冲,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条件的更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叠加并联式发展带来的“承受难题”,需要中国共产党通过系统性理论创新引领中国社会实现整体性重塑。马克思强调:“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认识工具”,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创造,是党主动应对时代之变、破解时代之问的理论作答。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思想的力量”提供了最有力的实证。

  能否积极有效承担使命任务,是政党存在的现实基础和价值衡量尺度。党的二十大以“从现在起”的表述提出党的中心任务,体现出对社会进步方向的历史自信、对承担使命任务的集体自觉。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萌芽、形成与推进,处于一个同社会发展变革相融合的总体历史进程当中,来源于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整体性思考与系统性总结。党的二十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系统阐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观的精髓把握与时代拓展,其所蕴含的现代化义理是对人类现代化非均衡后果的理论反思与实践纠偏,体现出党的行动方式和理论指导的高度一致性。

  三、驭势而行,以“新境界”引领漫道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根本性的理论判断是一个政党保持战略主动的基础。所谓“新境界”,一是新在对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精髓提炼,二是新在对规律性认知的系统集成。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坚持”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深刻理解这一科学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点,也是我们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点。党的二十大将“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五个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五个重大原则等一系列规律性认知进行系统集成,为我们敢想、敢说、敢做、敢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体现出百年大党彻底的理论品格和恢弘的历史气度。

  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 。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工具,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理论创新深邃持久,思想建党静水深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理论武装的成效最终要依靠党员干部的创造性转化能力来落地。牢牢把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就是要以对创新理论的高度认同凝铸奋进合力,在新一轮理论与实践的互证互促中实现接续奋斗。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