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坤:助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12 13:3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获得伟大历史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更近一步。然而,脱贫摘帽并不是最终目的,今后我们仍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这一论述启示我们,要重视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从而奠定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通过助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为最终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重要贡献。

  正确认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就要解放与发展生产力,不断把“蛋糕”做大,通过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然而,面对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城乡之间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多方面落后的乡村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瓶颈。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使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共同富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接下来,乡村还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这就需要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因此,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乡村振兴以巩固脱贫成果为基础,以防止群众返贫为出发点,以完成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实现农业强有力发展、农村人居环境优美、农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为落脚点。具体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在于,提升我国广大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与保护乡土优秀文化,从多个方面入手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面貌,实现乡村的全新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脱贫攻坚的成果得到巩固与拓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全体人民正以稳定坚实的步伐迈向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脱贫攻坚虽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但共同富裕不仅要求生产力与经济水平的提升,还要求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得到合理控制与缩小。由于当前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城乡之间发展差距过大,因而距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远。总结而言,实现共同富裕的短板弱项在农村,发展潜力与希望也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缩小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对我国稳步坚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积极影响。

  系统把握以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

  第一,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与保护优秀乡土文化。首先,针对城乡之间、各区域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国家政策扶持,进一步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投入,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相关基础设施。其次,对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保护,主要包括维护与修缮当地传统古建筑,支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鼓励传统艺术文化的宣传与推广。再次,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增加农村书屋、村级巡回展演、广场舞培训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激发农民的主体性。最后,完善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强化农村通信交流渠道,利用村级广播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促进村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使农民的日常生活更加充实,让农民群众精神更为富足。

  第二,深度发掘农村文化资源,助力农村产业现代化转型。在传承优秀乡土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掘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如少数民族文化、红色革命文化、自然景观文化等,在传统美食、传统手工、传统文艺、传统医药等多方面深挖独具魅力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并结合时代的新需求,创新性地将乡土文化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现代化转型新路径。凭借特色文化资源强化竞争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发展格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此外,乡土文化资源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新的就业机会,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源留在乡村,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效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农村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保障,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面貌,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巩固物质基础。

  第三,全面提升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夯实其在乡村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持续完善自身建设,强化风险意识、防控能力与工作责任点,发扬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村级党组织的自治能力,引导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艺组织有序参与乡村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提升党组织的引导与决策能力,增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与统筹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文艺组织的政治领导力、参与动员力、思想引领力和社会协同力。同时依法赋予乡镇综合管理权、统筹协调权、应急处置权、重大决策和规划项目的参与权和建议权、本区域的行政执法权等。另一方面,要增进基层党组织与农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责,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和为民服务方式,进而提升组织引领力、号召力、动员力、执行力,为共同富裕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

  第四,坚持绿色和谐发展理念,打造生态宜居乡村新面貌。高质量的乡村振兴,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引领,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保护我国广大乡村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维护优美的自然景观原貌,真正做到“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民生活在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之中”。在乡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坚持走“生态化产业和产业生态化”道路,尽快完成对高消耗粗放型传统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提升资源利用率。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在绿色环保理念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弱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让农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第五,完成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努力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赢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缓和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随着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乡村振兴也应通过整体的、系统的谋划,来持续巩固与拓展前期脱贫成果。总体上要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农民的多元主体联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统筹规划公共资源,协同治理乡村事务。在组织发展方面,要大力发扬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展现的实干精神,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遵循党和国家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指导,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继续为农村居民谋幸福。在产业发展方面,从关注产业短期成效、扶持农民快速脱贫,转为从产业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出发,将农村产业放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框架中考量,探索从根本上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的途径。在文化发展方面,从有针对性地通过文化教育进行“扶贫扶志”,转变为全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传承乡村优秀文化,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总而言之,乡村振兴能够有效与脱贫攻坚的成果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解决当前乡村的诸多问题,对于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郭宇坤 单位:中共河南省委党校 本文为2022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文化志愿服务助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路径探析”(SKL-2022-438)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