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中的河南 | 屈凌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17 11:55

  编者按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论断和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5月16日,河南省社科联召开全省社科界“重温5·17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讨会,9位专家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出谋划策。在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七周年之际,河南省社科联联合大河网,推出“学术中的河南”特别策划,敬请关注!

  以下是郑州大学副校长,教授屈凌波的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与战略的高度,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原则性、根本性问题,是指导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献。

  必须旗帜鲜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座谈会上讲话全篇的灵魂。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历史、现实多个维度,精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性和时代意义,深刻揭示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之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系统阐述了在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中如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对于这些重大论断,我们广大社科工作者应予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一、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品格、特有的价值立场和本质属性,虽历经时代变迁、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成为指引人类社会前行的旗帜。

  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大变革和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更加迫切呼唤理论建设和理论创新,更加迫切需要理论指导和学术繁荣,而实现和满足这些呼唤和需要,关键在于科学理论的指引。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才可能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具有自己的灵魂主线。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不能靠喊口号,更不能靠行政命令,而是必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必须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身建设。

  在这方面,长期以来我们已做了大量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扎实推进,一批批标志性成果接连推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不断推出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并将之转化为理论自觉性和政治坚定性;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现象,正在一步步得以扭转;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受到广泛关注,支持举措越来越多,规模日益壮大,内涵建设日益深化,迎来了学科建设的“春天”。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彻底改变“在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的状况,还需要我们持续努力。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必须发挥高校重要阵地作用

  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教学机构,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一支重要力量,更要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人才队伍、学科专业、智库平台等业务板块,不断把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引向深入,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担当作为,为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重要阵地履职尽责。

  首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强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要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教师真懂真信的问题。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长期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他们是否真懂真信,关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灵魂与方向,关乎广大青年人才的价值取向,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近年来,郑州大学始终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懂其实质、懂其精神、懂其规律,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其次,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建好马克思主义学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题中之义。高校应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传统优势,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发展,将其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优先配置各方面资源;同时按照马克思主义引领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定位,着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引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习和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研究和教学全过程,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近年来,郑州大学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全国重点马院进行高标准建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流学科培育对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作为重点课程全力打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学科群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就。

  再次,提升咨政育人能力,统筹推进高校智库平台建设。高校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的思想高地,更是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要进一步优化高校智库发展环境,打造专业化创新型高质量智库矩阵,建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智库研究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自觉把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总之,高校要进一步学习好、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毫不动摇,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