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长立:以数字化赋能河南高效顺畅流通体系建设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19 14: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要素资源和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强化流通体系的数字赋能,能够更好地发挥现代流通体系连接生产与消费、扩大社会交易的功能,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加快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流通体系作为国民经济循环的“大动脉”,是实现数实融合的重要载体。河南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商贸大省和农业大省,亟须通过数字化赋能加快推进高效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供销各环节的深度协同,全面提高河南省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增强流通体系韧性,充分发挥流通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作用。

  一、厘清构建高效顺畅流通体系数字化概念

  数字化转型战略要求全面推进“数字河南”建设,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举措,推进高效畅通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激发数字技术对现代流通体系的引领赋能作用。

  首先,高效顺畅流通体系数字化的核心是让流通体系各要素形成数字经济,打通线上线下融合通道,促进商贸、流通、信用和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其次,流通体系数字化的本质是以流通数据为核心要素,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流通体系中,形成信息高效采集和精准分析、智能决策和科学管理的技术能力,提升流通体系运转效率和效能。

  最后,推进高效顺畅流通体系数字化建设是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载体和工具,促进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作为驱动流通企业创新发展为突破口,以增强数字经济对流通体系的赋能为核心目标,最终达到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增强消费韧性、稳定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目的。

  二、搭建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平台

  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平台建设,将有助于推动商贸、物流、信用、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融会贯通,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壁垒,优化配置结构,提高配置效率,引导社会资源有序向平台汇聚,加强流通全要素全链条数字化建设。

  一是搭建现代商贸数字化平台。完善商贸流通网络,形成内外贸联动互通的数字化平台,提升商贸企业信息共享。推进线上线下、内外贸、产供销融合创新,打造数字化、智慧化、开放型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依托数字化平台构建商贸服务产业链生态圈,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二是搭建智慧物流平台。以平台共享开放的功能优势推进物流、交通、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营造物流与产业、线上与线下互促发展生态。平台基于数字技术,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数据化,让物流运输变得有迹可循。通过数据对物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向性的分析、预测和判断,并将应急物流体系内嵌于线上信息平台和线下物流运输网络,提升物流自动化、无人化、智能化水平。

  三是搭建产品溯源数字化平台。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市场主体的精准画像,为信用数据治理和惩戒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拓展产品追溯系统平台应用,鼓励追溯体系建设主体面向社会公众提供追溯信息查询服务,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实现产品数据可追溯、产品责任可明晰,信用数据可共享,推动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建设。

  四是建立供应链数字金融平台。借助现有数字金融发展机遇,支持流通供应链核心企业、银行、保险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形成供应链金融平台。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供应链金融产业基金,并与供应链数字平台、社会信用平台有效衔接,为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提供融资支持。

  三、培养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人才

  大力培养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人才,促进数字经济与传统流通产业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流通产业集群。

  一是强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围绕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需要,加强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信息技术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发展开源生态系统。加强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数字化龙头企业等合作,建立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和培训基地。发挥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及各类培训机构作用,根据流通体系发展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开放实训基地,支持其与职业院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平台。

  二是完善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数字技术企业与现代流通体系重点领域企业合作,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合作模式,开展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为流通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和保障。支持各地市围绕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发展需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育结合,探索建立相关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和培育机制。

  四、建立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体制机制

  数字化既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快速提升现代流通体系效率的核心驱动力。建立健全相对完善的现代流通体系数字化体制机制有利于规范流通体系的有序转型升级。

  一是构建流通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机制,发挥数字化平台共享开放优势,破除地区市场壁垒,遏制区域保护主义,推动市场公平竞争。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有效合作,以信息共享扩大供需衔接机会,拓展交易空间,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

  二是完善商品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重要商品价格监测评价系统,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价格监测体系。加强政府协作,合理布局,建立由政府负责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价格监测协调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完善商品价格信息采集制度,优化现有信息采集渠道。强化政务领域流通大数据应用,完善流通领域价格监测数据分析运用机制,探索开展价格信息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预警预判能力。

  三是健全流通信息标准化机制。围绕流通信息化、物流标准化等领域开展信息标准化研究,优化信息发布的程序,及时向社会公布流通运行数据、市场供需数据、价格数据等,引导市场主体合理预期,完善消费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对流通信息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信息的有效传播。

  五、提升现代流通体系管理能力与水平

  现代化流通体系决定着经济循环的速度与质量,决定着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畅通程度和效率。现代流通体系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更有效连接,经济要素更合理配置。

  一是提升流通体系政策精准度。构建符合现代流通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政府把握流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供可度量标准。有利于政府准确研判流通产业的发展形势和政策导向,出台靶向精准的产业引导政策,借助鼓励性财政措施、税收及产业措施来助推流通业数字革新,提升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二是强化政府的监管职责。政府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区域战略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区域间政府合作。以数字化治理为重点,强化流通领域数字治理能力。加强数字治理和平台监管,提升数字政府服务效率。强化数字平台自律,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持续推进“放管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线上线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三是完善现代流通体系相关立法。完善流通领域的立法和法律保障,推动平台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不断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等法律法规实施细则,明晰企业经营行为合规边界,畅通不正当竞争问题反映和举报通道,加大影响市场公平竞争行为的做法处罚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流通企业合规经营。强化跨区域行政执法协同配合机制,落实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形成流通企业技术创新良性循环。

  六、实现河南流通体系高效运行

  充分发挥河南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拓展提升流通网络功能。从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与信用支撑等角度,以数字化推动河南流通体系的高效运行。

  一是优化河南省流通体系数字化基础设施。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河南分中心建设为依托,持续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中心规模化、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建设统一的数字化流通体系信息平台,推动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企业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供应链全链条协同高效运转。持续提升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能力和水平。完善道路网、公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运输枢纽等传统交通设施,强化物流配送体系和末端公共服务能力。

  二是推动流通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鼓励流通企业提供多场景、精准化服务,支持商贸物流企业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智慧化转型升级,鼓励并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流通企业。充分发挥平台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优势,降低信息识别成本,提升供需匹配精度。鼓励关联领域协同创新、跨界融合,延伸现代流通价值链。加强数字供应链建设,推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和高效协同,加强对共享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实现产业资源整合。

  三是强化金融保障和信用支持。金融和信用支持是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供应链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金融产品种类,引导金融机构、核心企业、社会资本参与金融供给,拓宽融资渠道。完善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发挥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供能优势,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与信用体系、金融体系相结合,为现代流通体系提供现代信用体系支撑和金融支撑,降低系统性风险。

  【作者:于长立 高钰莹 杨玉静 单位:平顶山学院 本文系河南省社科规划委托项目:“河南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2DWT058)】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