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河南制度型开放”系列谈③|王喜成:推进制度型开放须着力打造平台通道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22 09:55

  制度型开放相对于商品和要素的流动型开放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它决定了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范围与水平,是全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制度型开放既是商品和要素流动的转型升级,也是流动型开放的基本立足点和基本归宿,它们之间是递进和发展的关系,但并不矛盾对立。推进制度型开放,我们要将河南特殊的区位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等充分运用好,打造良好的平台通道,为推进制度型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把区位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运输作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区位选择、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和城市兴衰。河南要进一步构建以国际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成辐射全国、链接世界、服务全球的国际综合枢纽。要依托航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强化与海港功能对接,促进多港联动发展,把大数据智能调控技术与我们已经拥有的国际航空枢纽、米字型高铁枢纽、高速公路枢纽、传统铁路枢纽、国家数据节点城市信息枢纽融会贯通,培育全球前卫的智能化多式联运技术体系与枢纽经济体系;依托铁路、民航干线运输通道,完善提升现有郑州机场、郑州东站、郑州站客运枢纽功能,加快建设郑州南站高铁客运枢纽,实现四个枢纽无缝化衔接;充分发挥企业在枢纽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打造枢纽经济产业集群,提升科技研发实力、建设全国重要人才中心、探索高铁货运模式、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要统筹推进铁路、公路、航空和网上“四路”建设。深化郑州和卢森堡“空中丝路”战略合作,优化通航点布局,加密国际货运航线航班,推动新开洲际客运航线;推进“中欧班列(郑州)+”建设工程,加密往返班次,拓展新的线路,推进我省区域中心城市及其他有条件的省辖市建设中欧班列(郑州)货物集散中心;开通至国内主要港口的海铁联运班列,推动内河水运与沿海港口无缝衔接,全面对接“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完善郑州市枢纽经济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下一步枢纽经济智能化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支撑项目、战略举措、保障条件等,全面推动郑州枢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国际航线布局,让“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广;加快中欧班列(郑州)扩量提质,让“陆上丝绸之路”越跑越快。探索“跨境电商+空港+陆港+邮政”运营模式,让“网上丝绸之路”越来越便捷;加强铁海联运枢纽网络建设,让“海上丝绸之路”越来越畅通。

  第二,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快构建高效泛在的信息网络体系。信息网络是推进开放发展的神经系统,河南要按照国家信息化和“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加快建成区域互联网交换中心和连接国际通信出入口的高速通道,打造通达世界、国内一流的现代信息通信枢纽。要进一步推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建设高速便捷无线接入网、大容量智能骨干传输网、海量数据处理系统,大规模部署和商用下一代互联网,当前我省5G基站总数近18万个,要加快5G商用步伐,推进与公众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业务互联,实现5G网络农村热点全覆盖。要抓住区块链技术融合、功能拓展、产业细分的契机,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快建设引进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完善应用服务网络,加快政府数据开放,扩大行业应用,建设大数据产业基地。加快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平台化、分布式、智慧化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聚焦网络强省建设,实施一批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项目。要进一步推进千兆城市建设,持续实施郑州直联点提升工程,加快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二期、中国移动(河南)数据中心一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巩固提升河南信息集散中心和网络交换枢纽地位。要重点围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业创新、先进制造、现代农业、金融创新、便民服务等领域,以及环境、交通、养老、医疗等方面,全面拓展互联网与各领域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河南成为国内“互联网+”发展热点地区。

  第三,加强通道支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开放平台优势和功能。在新亚欧大陆桥东段经济走廊上,河南郑州、洛阳、开封等一批区域中心城市都是其重要节点,基础设施良好。河南要进一步加强支点建设,发挥各类口岸作用,建设海外仓及物流分拨中心。要围绕“四港”建设打造国家航空、铁路一类口岸、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多式联运集疏中心,努力实现航空、铁路、公路、海运一票通关,不断扩大货运覆盖面,把河南建成覆盖中西部、辐射全国、连通世界的内陆型国际物流中心。要加快完善公铁、铁海、陆空、空铁联运服务规则,加强运输箱体、安检标准、操作流程、数据信息、管理体制等标准衔接,建设全省统一的多式联运运营服务平台。要创新“卡车航班”运营模式,建设高效共享的卡车集散网络。大力发展物联网和冷链物流产业,推进航空物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等产业建设,推进建成东联西进的陆路物流通道。要不断深化大通关改革,推动通关与物流“并联”作业,推行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实施无纸化审批、联网核放等便利通关措施,大幅压缩通关流程和办理时限。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机构与我省深度合作、结果互认,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水平,推动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建设等。

  第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开放合作。坚持以集群、创新、智慧、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创新能力发展为第一动力,加快实施产业聚集区提质转型创新工程,不断增强创新发展、基础配套、要素保障和服务管理等能力。要加快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统筹创新空间布局,积极推广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建立创新资源统筹协调发展、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创新与资本对接、人才服务工作等新机制,将示范区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改革先导区、开放创新技术转移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区和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开放合作与创新优势,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为重点,建立健全技术转移体系,形成跨区域、跨领域、跨机构的技术流通与转化新格局,为扩大开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欧美等发达国家仍是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其中,欧盟和美国分别是我国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针对当前的贸易壁垒,我们要在进一步扩大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基础上,稳步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要积极融入中国与中东欧国际合作网络,促成一批高水平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落地转化;加快中外科技城、物理研究院等重点合作项目建设;支持国家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中央企业所属研究机构等在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共建新型高端研发平台;加快郑洛新·中关村双创基地建设,探索建立常态化的合作机制。要加强各类引智平台建设。扎实开展海外名校英才回归、海外智力中原行活动,吸引一批战略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来豫发展;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特色学科,办好中外合作办学;加大高校研究院、人才培养基地、技术研究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力度,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相关方面的自主权;建立与国家级研发机构合作机制,建设国家级高端研发平台;建立完善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推动资源开放共享。要加强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推进中外产业园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高水平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输出,鼓励和引导“走出去”企业返程投资等。

  (作者:王喜成,郑州工商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