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指向。如何做好今后的“三农”工作?要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立足国情,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而且彰显了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明显特质之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是构建在对西方现代化已有问题的反思之上,是立足在发展中国家多年来探索现代化实践的经验之上,更是基于自己国情的个性之所在,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科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可以有效防止与克服把中国式现代化简单等同于西方化,或者是把中国式现代化看作脱离国际环境依托自说自话的错误倾向。
明确基本内涵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擘画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远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明晰了今后“三农”工作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行动的方向。首先,乡村振兴,就是在保护农村资源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方面的“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其次,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高质量发展来填补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以便为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的支撑。从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国家现代化之间关系来看,只有提升农业农村的发展水平,提升农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再次,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具有中国实际情况的现代化,更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是缩小与其他国家农业发展差距的战略步骤,更是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二十大吹响了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角。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既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又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选择。在现实的工作中,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厘清发展思路
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建设。组织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回应群众的呼声,把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农村的实际工作证明,农业农村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往往是得益于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乡村振兴,需要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完善乡村组织工作体系,提升党组织基层治理和党建工作相融合,另一方面,需要选优好干部,细化基层组织工作,设立相应的帮扶组,提升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提升党员干部做事的决心。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代表群众的利益,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提升特色产业建设,探寻共同富裕之基。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指向。全面推进乡村建设,重在强村富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以便于实现共同富裕,而这一切的核心在于提升农村的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石。产业兴旺才能推进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要以当地的实际情况为依托,利用好当地的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建设,促进观光农业产业与旅游经济带相融合,探索与当地特色资源相结合之路,推进本地传统农业结构的转型,促使由传统农业生产力向现代化生产力升级,以此来推进乡村振兴。
招纳多方贤才,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振兴贵在吸收多方人才,提升农民的文化素养,既要注重农村外在的政策引导,又要注重内涵性的建设,提升农民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首先要提升农民的主体性。在农业农村工作中,要俯下身子,主动收集农民的心声,尊重农民的诉求,依靠农民,让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之中去,依靠农民自身来解决问题,让更多的农民看到希望、增强信心。其次,吸引多方贤才,搭建人才交流互通平台。吸引本地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参与到办厂和治理乡村环境之中去,筹建生态观光体验农场,利用直播等网络销售模式,为本地的农产品搭建桥梁。众多贤才创业,会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各地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并给出多方面的下乡优惠政策,给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机会,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是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乡村振兴贵在实现农民的富裕,提升农民的现代化素质。农民占人口比例过大是中国国情的主要特点,它不仅凸显了农村经济发展的任务艰巨,而且呈现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巨大现实。乡村振兴既要注重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而且也要注重城乡融合中县域经济的提升。因为城乡融合发展模式为农民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一方面,“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1]31。这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撑,破除阻挠城乡市场化发展的体制障碍,促进城乡之间要素的合理流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宜居宜业是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的主要切入点,尤其要集中在城乡之间的缓冲地带来展开和布局,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农业农村发展中,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建设、管理与服务的一体化,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切切实实让村民感受到发展带来的益处。
总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写中国式乡村现代化之路。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产业建设,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招纳多方贤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振兴方面的集中体现,在人口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融合发展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作者:李建立,平顶山学院副教授 本文系平顶山学院2023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高校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号:PXY-BSQD-202303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8(1).
编辑:申久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