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吉: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来源:大河网
时间:2023-05-24 14: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全球科技和产业发展趋势,作出了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了重要方向。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量质齐升,对于形成新引擎、打造新动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9%,比2015年提升了15.1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高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4%,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4.2个百分点。三是部分行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我省初步建成全球重要的智能终端制造基地,农机装备、航空轴承、诊断试剂、血液制品、智能传感器等研发和产业化处于全国上游水平,在盾构、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流感疫苗等领域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二、融合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融合发展

  产业融合是为了适应产业技术的创新和突破、新的市场需求的满足、产业发展环境的演变,产业之间或者产业内部实现相互渗透、交叉、合并重组的动态演进过程,表现为产业边界的拓展和模糊化,会形成大量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一是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传统产业技术成熟、市场需求稳定、成长趋缓,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先进、成长性较好、市场风险以及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较高。立足传统产业发展长期积累的技术、产品、市场等基础,通过与其他行业的新技术、新业态进行融合,可以培育出战略性新兴产业、衍生出新的市场需求。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还能够有效降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本、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从价值链的角度而言,无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还是品牌营销等环节,都离不开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处于成长初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在技术研发、资本投入、人力资源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以降低不确定性和创新成本。

  (二)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是特定地理范围内,某一产业的大量相同或相互关联的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大学及科研院集聚的现象。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加快推动集群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维护供应链安全。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等问题错综交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通过集群化发展,把产业链关键环节留在国内,加快构建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二是有利于新企业的进入和成长。各种要素的集聚、良好的创新氛围、完善的地方配套体系,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学习成本等,不仅有利于现有企业的增长和规模扩张,而且使得集群在吸引新企业进入方面也具有竞争优势。三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创新能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产业集群内,较强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要。由于地理临近和企业间的密切合作,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并促进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实现快速扩散。四是有利于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联系和互动。集群内部存在垂直联系,根据产业链所处位置的不同,大中小企业形成了分工协作和配套网络;集群内部存在水平联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联合开展技术研发活动。

  三、以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部署,就要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以融合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加快应用场景建设 推动产业跨界深度融合

  一是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检测认证等现代服务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由产品制造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全系统解决方案和全程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商转变。开展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面向重点产业集群的两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二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核心技术,促进人工智能和工业制造深度融合,高水平建设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中原智谷”。三是通过应用场景建设为产业融合拓展发展空间。应用场景是引领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能。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市场规模优势为依托,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实施新兴技术应用场景融合示范工程,支持郑州等城市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积极拓展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空间。

  (二)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夯实融合集群发展的基础

  依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动郑州都市圈创建全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支撑。立足10家省级实验室,力争在种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创建国家实验室,增强基础科学、关键核心技术等领域研究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计划,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建设一批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组织形式、研发模式和管理方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聚焦重点产业领域的关键技术、关键环节,深入推广实施“揭榜挂帅”机制,集成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项目,形成一批突破性、引领性创新成果,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共建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和新兴产业项目,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大装备和核心零部件。高水平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争创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三)培育产业集群 营造产业发展生态

  一是打造多层次集群梯队体系。统筹考虑各地产业基础、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条件,基于比较优势打造多元化高质量新兴产业集群。引导优质资源向集群高效集聚,构建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高质量建设郑州信息服务等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1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基础上持续认定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提升集群协同发展水平。深入推行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围绕集群发展核心领域培育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地位、核心技术能力突出的链主企业。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产业资源和创新要素,推广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协同开放和产业生态融通发展等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发挥重点领域链主企业在“补链延链强链”方面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加大重点领域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深入推进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生物医药等10个新兴产业链现代化提升。三是完善集群发展生态。聚焦重点产业方向,持续举办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等人才引进活动,集聚引进掌握重点产业前沿技术或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科技人才(团队),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提供智力支撑。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中试试验、应用验证、材料检测等功能型服务平台。发挥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设立风险补偿、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等多样化的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项目的投资牵引作用。

  【作者:赵建吉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本文系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委托项目“河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研究”(2022DWT059)的阶段性成果】

编辑:申久燕